如题。
六个月前,Burberry找来了Peter Saville,用了一个月时间设计了品牌的新logo。对于这次合作项目,Peter在得知项目时间后火速回复:“You must be crazy. You need four months for a project like this!” 隔着屏幕我也能想象得出设计师被deadline逼疯抓脑的画面。
Peter Saville,我曾在 | 设计 | 经典唱片背后的设计师 里简单写过。今年已经62岁的他,从业于1978年,唱片设计作品无数,可说是音乐界里颇具传奇的平面设计师了。其中最出名的是为Joy Divison和New Order做的唱片封面设计。
以下这张唱片封面,也许你在某些地方曾看到过?
经历过这个年代的英国音乐人Billy Bragg,被独立报采访时是这样形容80年代的:
“对我来说,1980年代是一个在音乐上非常特别的时期。当你发现工作不一定需要“朝九晚五”的坐班,这个时刻实在太棒了 - 不信去问问Arctic Monkeys*。我觉得80年代是有厉害的人出现的,譬如The Smiths*,他们是一个非常有存在感、有趣的乐队。但我想要评价的是,现在大家说起80年代,只记得撒切尔政策引起的“无尽花钱”文化。他们都忘了这些伟大的社会运动 - 矿工罢工,解除核武器的运动,反对种族隔离运动。那个年代的人确信,有些事情是能被改变的。”
Arctic Monkeys: 被认为是第一个通过互联网获得受众关注并取得商业成功的乐队
The Smiths:英国著名摇滚乐队
那个年代同时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聚焦在1981年。
- Walkman磁带播放机走近大众。这个小小的播放器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 不再需要带着笨重的磁带播放器才能听音乐,只要拿着这个小机器,放进口袋里就能随时随地放音乐。第一版的Walkman还带有两个耳机插口,方便和朋友一起分享音乐。
- Billy Joel的52nd Street成为了第一个以CD形式灌装的专辑,此后音乐专辑的灌装几乎都会出一版CD专辑。
这两个事件,都加快了音乐媒介生产行业的发展和音乐在大众的传播,直到1980年代末,CD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 1980年代唱片界的繁荣,不得不说与此紧密相关,也影响了这一代人。来了英国学习快两年,我在学校做过的设计项目里面,唱片封面设计的项目便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回顾历史后也理解了我的导师们对唱片这种介质的一往情深 - 他们大多四五十岁,年轻的时候正是钱可以大把的花,各种音乐触手可得的年代。
早在2010年,Burberry就创立了Burberry Acoustic项目,通过录制英国音乐人的演奏视频,展示英伦文化风采。我前几天去Youtube上听了这个已有些年头的playlist,倒是惊奇,曲曲悦耳,是我很喜欢的instrumental风格。
在官网里,Burberry的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说做这个项目的初衷:
“Music has influenced me profoundly from a very young age and has always been an emotive companion in my life. This passion has resulted in me having a wide and varying taste in music with a particular love for British artists, both new and old. It is something I go back to constantly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 from providing the soundscapes to our shows, to live performances at our events, to recording music videos of the newest musicians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ir careers.”
后面几句话听着有些官方,但是第一句 - “音乐从我年少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如精神上的伴侣影响着我” - 现在倒是体会到了。这位生于1971年的约克郡少年,在伦敦度过他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年轻的时候在英国经过被称为“音乐黄金时代”洗礼,连我导师都对这个年代念念不忘,更何况他呢?
在这样的语境下,Burberry选择Peter操刀新Logo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是十分契合的 - 一个是强调英伦文化拥护英伦音乐的品牌,一个是经历过英国Golden Age唱片时期的平面设计师。不过新logo的确网上争论很多,我看了一下大多是评价说和巴宝莉原来的“经典品牌感”相差太大,不像原来的巴宝莉了。我看到这类型的评论只想表达,平面设计这件事情的确非常主观,观赏的人随着他的年龄,语言,教育背景,社会及文化背景会对设计成果会有不同的感悟。但logo设计和品牌的建造本质上是两回事,相差十之万里 - logo只是品牌的一个标志,最主要的作用是起到辨识,而品牌的建造(branding)则涉及到消费者接触到品牌的方方面面,小到手机上社交媒体推送的内容,大到店面装潢设计。一个小小的logo改变,改变不了一个品牌的整体。
我的一位导师曾评论过,平面设计是会跟随时代而改变其使用语境的。我认可这个观点,在此延伸一下我的理解 - 平面设计作为一项创意文化成果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的改革变化的一面镜子。巴宝莉自品牌创立以来logo改版了多次,这次还增加了一个monogram专属标识,未来品牌会怎么用这个新的设计,我们何不拭目以待?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 xingyixi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