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划痕129、练书法观摩张布舟,刻蜡纸学习仿宋字

1966年年底,我与同班的6位同学步行串连归来,发现学校里不少班都有了自己的组织,且非常活跃,唯独我们班死气沉沉。

我们保定五中没有高中,只有初中。三年级共有4个班,除了我们36班,其它3个班都有了自己的组织,37班是“钢铁”,38班是“烈火”,39班是“造反团”。

二年级能想起的组织有41班(或为40班)的“十八勇士”,大概他们成立时有18个成员,就套用了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十八勇士”的称号。另外还有42班(男生班)的“主义兵”。

一年级成立的组织只记得有个“大圣毛”,这个名字应该出自郭沫若诗《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拔何亏大圣毛”。因听着不好听,该组织成员常被人取笑。

应该还有一些组织,如初二43班(女生班)的组织,但都想不起名字了。

对于我们学校各班的组织在社会上支持哪一派,当时是知道的,现在已说不清。

我们步行长征的同学回校后,也酝酿成立一个组织。挑头张罗此事的是旺同学。旺同学因为父亲是部队干部,根红苗正,比其他人在政治上有优势,更有担当的底气。

我们班最有实力的同学是石班长和邵同学,但他俩都是全校的头头,再回班里当头头不合适,于是旺同学就挑起了重担。新组织的名字也是旺同学起的,叫“劲松”。“劲松”一词虽古已有之,但我们取的是毛主席诗词《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之意。

“劲松”成立后,我们班的一些持“支持省地市领导”观点的同学也加入进来,最多时得有十几个人吧。新组织成立后没有进行领导选举,大伙默认旺同学是核心。加入的女生很少,能想起来的只有从天津转校到我们班的平同学。印象中她是因省委迁移而随省委机关来到保定的。她很可能是干部子女,因为当时的干部子女一般都持“支持省地市领导”的观点,且比较活跃。

她天津口音很重,总把“劲松”喊成“劲儿松”,听着像是松了劲儿似的。不过她这么喊也不算错,我们这个组织确实够“劲儿松”的。自打成立后,我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一如开始停课闹革命时班里的政治学习。我们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和人民日报的文章。到现在我还有我们坐在学校门卫房东边屋里,听平同学念报纸的印象。

我们保定五中的大门向北开,进门后西边是一个小操场,东边则是一排小平房。小平房最西边靠近大门口的一间是门卫室,门卫室东边则是卫生室。卫生室共两间,是里外屋。我们占据的就是卫生室的房子。此时学校的图书室、仪器室、卫生室、资料室、杂物仓库等早已被学生们洗劫,都成了空屋子,谁想占谁占。我们为什么选这个犄角旮旯作为根据地?回想起来,可能是学校三座教学楼的教室都已被别人占领,已没有空房可选;也可能是还有空房,但我们不愿与不同观点的组织为邻。

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成立后要在门口挂个大牌子,我们学校的组织好像都没有挂,但都有队旗,成员还发红袖章,一有活动就打起队旗,戴上袖章,也照样可以报出自己的名号。

我们“劲松”成立后,也制作了队旗和袖章,是到莲池边上的一家印染门市部制作的。可我们一直没有参加社会上的任何活动,队旗和袖章也就没有派上用场。

制作队旗和袖章的钱,是学校财务出的。学校的领导班子早已瘫痪,可学校财务人员却一直在坚持工作,不但给各个组织报销搞运动产生的一些费用,还主动买了一些搞运动需要的用品,如贴大字报用的笔、墨、纸及糨糊粉,供各组织领取使用。

劲松成立后,我们也去领了笔、墨、纸,另外还领了一台手推油印机及钢板、蜡纸、铁笔、油墨等配套用品。于是练习毛笔字、学习使用油印机,也成了我们的一项日常活动。

程同学是练习毛笔字的主力,白纸、墨汁随便用,自然可以任意挥洒。但他练习行书、楷书之类的书法字较多,很少练习刷大字报的排笔字(美术字)。他喜欢书法,对保定的书法家张布舟崇拜得五体投地,曾带我去位于北大街的张布舟书法社看张布舟写字。受程同学影响,我也跟着写毛笔字。

领了成套的油印机之后,我们就开始研究怎么使用。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刻划让蜡纸部分地方失蜡,再让油墨透过失蜡的地方,在纸上留下字迹。所以工作也分为两步,第一步刻字,第二步印刷。

刻字虽然简单,把蜡纸铺在钢板上拿着铁笔就能刻,但刻出漂亮的字来却非常不易。我们刻得字都非常难看,拿不出手。后来程同学探听到了刻好蜡纸的诀窍——使用仿宋字。于是我便求人找这种字帖,结果找来的是两张从书上撕下的书页,上面不仅有部分样字,还有关于写仿宋字的要求、写法、要领,看着非常解渴。从一些内容看,它应该是从一本土木工程图纸制图类书籍上撕下来的。我如获至宝,天天照着它练。

学了刻字之后,我又学习印刷。我发现油印机很好操作,就是把刻好的蜡纸附在油印机网子上,把纸放在网子下,用蘸好油墨的滚子在上面滚动就行了,一滚就印一张。

学会了使用油印机,我们就想印正式的传单,可没人会写传单上的文章,于是就让程同学在八开纸上写了一幅标语,内容是“坚决支持红一司”,署名是“保定五中劲松战斗队”,由我用空心字将其刻在蜡纸上。

之后,我俩用油印机印了几十份。印好后,我们没有去街上散发,而是把它贴在了校内及校外的墙上。虽然传单贴在墙上显得很小气,却亮明了我们“劲松”的观点。此传单是我们“劲松”发布的唯一传单。

我们36班的班主任刘老师知道我们的情况后,特意向我们提出忠告,说《十六条》明确提出,运动的目的和任务是“斗批改”,是揭发批判当权派的问题,为当权派歌功颂德肯定背离大方向。

“劲松”只刷过一次大字报,还因此跟“钢铁”的人打了一架,时间大概是在1967年1月22日。1月21日保定发生了多县农村基干民兵进城围攻农大学生组织的事件,我们“劲松”上街刷大字报支持农民的革命行动,而校内声讨这一行动的“钢铁”阻止我们贴大字报,于是发生了冲突。

我们出了校门,就往学校东边文教厂的墙上刷糨糊,贴白纸,并由程同学在上面写大字。可就在这时,“钢铁”的人出现了,为首的是这个组织的头头37班的“二山(shǎi)药”,保定人管红薯叫“山(shǎi)药”,而“二山药”的真名中的后两个字发音与“红薯”接近,所以他有了“二山药”的外号(高年级已有一同学叫“大山药”,他就只能叫“二山药”了)。“二山药”二话不说,上来就撕我们的大字报,旺同学立即上前阻止,于是二人便起了冲突,“二山药”是先下手为强,挥拳就打,旺同学也不甘示弱,奋起还击。双方的其他人怕事态扩大,纷纷上前拉架。两人被拉开后没有再纠缠,冲突也就结束了。至于此后我们是否还有兴致刷大字报,我已记不起来了。

此后,“钢铁”站队的那一派得到部队的支持,我们“劲松”就自行解散了。

这期间以石班长和邵同学为首的学校运动领导班子也宣布解散,石班长基本上就不再来学校。我猜测他已心灰意冷,想躲得远远的,不再招惹运动的事。

我也觉得参加组织没意思,就不再去学校,整天在家里玩儿。

(除字帖,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还记得第一个教师节,领导召集我们在天台乡礼堂集会庆祝,领导致词的第一句就让我们笑喷了。“今天,全国教师倾巢出动……...
    点燃的红烛阅读 4,386评论 14 7
  • 今天忽然就看见很多小时候的事情,我怕它们跑远,赶快记下来~~~ 我看见一个小女孩,背着一个新书包,这是一个紫色最新...
    elian晓莲阅读 1,807评论 0 0
  • 今年教师节前夕,恰逢儿子一年级入学,学校组织新生报到,开家长会等事项。送孩子进校园后,不自觉的就会联想到自己上学时...
    漩漙添泙阅读 3,800评论 5 7
  • 1979年的夏天,舟山的海风裹着一股子燥热往人骨子里钻。我捏着高考成绩单,盯着“离舟山师专差8.5分”的数字,指节...
    乐慧敏阅读 4,941评论 0 3
  • 锦瑟年华(上)~风雲变化中的文革 (副本) 2019.06.12阅读399 PWK 回忆起文革中的青春岁月,往事...
    路边社168阅读 5,4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