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勇气往自己最害怕的深处走去,与伤口在一起,让痛打开我,跟着恐惧进入最内在,像是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灵清创术,一层又一层地撕掉假面的茧,越痛就越有锐化的力量,直达最永恒的真我。
———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
初遇此书是在大三的某个无聊周末,彼时我正疯狂的迷恋修行日记一类的书籍,总觉得那些文字虽然抽象得轻飘飘的,但读完确实能够让人感觉轻松不少。于是,在图书馆觅书的我,阴差阳错的就找到了这本书。说实话,此前并没有听过作者的名字,但是在看到了其中一篇名为《不论是什么把你带到这里,属于你的神秘大门最终都会打开》的序文之后,无形之中仿佛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去深入地阅读和了解这本书,于是我选择了它。
整本书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次短暂的修行记录,讲述作者前往印度参与的一次为期24天的修行课程,这个过程里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感触产生,作者将每一天所经历的改变和趣闻都用一句话概括起来放在了目录中作为索引,看起来清晰且有趣。但是针对修行这部分内容的记录,作者用了大部分的笔触去描述自己在修行和冥想中与各种人物的对话和沟通,换言之,其更加侧重于分享修行后的感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修行里的各种课程和活动,所以对于那些怀着了解和探索灵修的概念本质及活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另外,不知是语言的修饰功能还是记录的主观性所致,书里记载的不少经历都过于奇异玄幻,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是为什么此书在豆瓣上的书评大部分是负评,很多人纠结于作者夸张的描述和奇妙的想象力,也有不少人对于灵修的经过和性质表示质疑。
但是无论如何,对我而言,这确实是一本好书。暂且不论灵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姑且不谈如何在冥想和困惑中遇到各种各样能够点拨自己的贵人与神明,单单是冥想和对话这两个活动,就深深的触动了我。每一次阅读着作者在修行中遇到的人物,每一次聆听着他们对于各种问题的讨论和对话,都觉得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受益匪浅。虽然读了许多遍之后还是无法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所遇到的那些智慧神明的轮廓,但是他们对于各种人生命题的探讨,却每读一遍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在这里也要感慨一下作者对于文字的运用和斟酌,太多词句简洁却有力地扎进人心,颇具感染力。
在我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里所有的对话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因为不管你在冥想的过程中幻化出多少形象,冥想的主体仍然是冥想者本人。只不过,冥想,又或者说这一次静心修行的过程就像是一座桥梁,通往人的内心深处,带领你更加深入地了解你自己,当然,也给你勇气更加严厉和残酷地去剖析自己。因为善恶皆由心生,只有完完全全地看到内心正确的感念和不堪的贪欲,才算真正地面对自己。当你真正的面对自己以后,为自己的美好的部分所感动,为自己无妄的贪欲所羞愧,敢于接纳和批判自己后,就会发现当下的很多烦恼,其实是自寻烦恼,或者说换个角度再看,或许根本算不上烦恼了。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简短的描述了自己在结束修行课程之后重回生活工作里看待各种人物和事物的不同于前的眼光。或者对于作者来说,她经历了一次短暂却真正的成长,在修行的过程里,痛苦过、感动过、羞愧过、快乐过,当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各种情绪,甚至能够抽离个人本体去看待自己的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的时候,很多过去念念不忘、难以释怀的东西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又让我想到弗洛伊德在人格结构理论里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本我作为原始本真的我,象征着生存所需的欲望和冲动,它遵循快乐原则,潜藏在人的意识之下,常常忽视社会道德和伦理。自我,作为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让我们学会去处理和面对现实及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活动,当然现实原则常常会中止各种不顾后果的快乐原则。而超我,就像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它遵循完美原则,唤醒我们人格中的道德部分。人之所以会痛苦和矛盾,大部分时候是由于“本我”和“自我”的对立,当你产生了某种欲望但是碍于现实无法实现的时候,当你想要获得某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这种焦灼会被数倍地放大。或许在这样的时候,比起别人的劝说和说服,我们更需要自我开导,也就是,做自己的先知。但是为什么人会具有自我开导的能力呢?我想这就是“超我”存在的意义。所以,冥想和对话,是一种让“超我”呈现的途径。在自己与自己对话中,让超越本我和自我的那一部分人格来带领自己思考,缓解痛苦和不安,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或许这样由内而外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它会让人变得豁达和淡定。
过去我也觉得灵修是一种很抽象的活动,根本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那感觉就好像你自己意淫了八百回把负面的情绪通过各种途径自我消化了以后,兴冲冲地扎进生活工作里然后又被“骨感的现实”伤得体无完肤。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明你之前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换句话说,你的冥想没有让你真正的想通一些事情。所以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感悟,就是勇敢的与自己对话。我们经常是在一通彻底的长谈之后解决和某一个人的误会,或者对某个人打开了心扉。那么对自己也应当这样,用“吾日三省吾身”的坚持去和自己对话,或许在未来遇到一些小困难和小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及时地自我调适,静下来和自己谈一谈、想一想,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