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东北长大,对打群架是见惯不怪。
操场上如果忽然很多学生都呼啦啦地向一个点奔跑聚集,不用说,那肯定是打架了。这时候我一般是赶紧回教室要不就是往相反的方向跑,以免伤及池鱼。因为我知道他们决不会仅仅是比赛谁嗓门大或者只是扇两个嘴巴了事。
那时候,很多中学生都喜欢拿军挎当书包用,军挎比较小,装不了几本书,但是可以装一整块砖头,打架时就能派上用场,装了砖头的军挎砸到脑袋上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可不敢靠近。
初中校的操场很小,但打架的频率比较高,头破血流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再暴戾的学生也害怕我们厉害的女班主任。有一次班上俩男生不知为啥打架,放学被老师留下来教训。我做值日听他们挨训。训完了,老师问A:今晚放学路上B有没有危险?A答:没有;老师又转过头问B:今天放学A有没有危险?B也答:没有。俩人虽然都拉着互相不服气的脸,但迫于老师的威力互相保证彼此没危险后,老师才放他们回家。
高中校是省重点中学,重点中学的学生都聪明,一般不打架,所以打群架的频率比初中低得多。但聪明人不干则已,要干就来大的。所以我经历过的最大规模的打群架就发生在我们班教室。
当时教室里的讲台都是木板的,样子就像个没有盖子的长木条盒子反扣在地上,扣在下面的是铁锹扫把等大扫除的工具。不知我们班的谁跟外班的谁发生了什么恩怨,那天正在上自习,忽然班里的气氛变得很紧张,讲台下面的铁锹都被拿出来备战。然后有外班的人挥着铁锹攻了进来,我们班男生挥锹迎战再把他们打出去。大半个班的男生都参战了,教室立时变身战场。只见铁锹扫把挥舞,冷兵器短兵相接的铿锵声、铁锹拍到课桌的噼啪声、桌椅被拖来拽去的吱嘎声、夹杂着少年的吼声和女孩子的尖叫声,那不长眼的铁锹已经砸到了我前座的桌子上,书本文具跌落满地,场面十分混乱...好在那年头的课桌椅都是实木的,就算是被铁锹多砸碎了个角或是桌面多了几个坑,垫着厚厚的草稿纸也还能继续用,板凳被砸断两根木条也还能继续凑合着坐。几个回合过后,就在我寻思着要不要撤退到教室最后面去的时候,战斗结束了…
我不记得是不是有老师及时赶到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总之伤员们被送去医院,剩下的男同学清理战场,像我一样惊魂未定的女同学们聚在一起不知该如何表达当时的情绪。估计当时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血压都升高了不少。
我就在这么精彩的学习环境中读完了初中,又读完了高中。
上大学以后便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城市,就基本上再也没怎么见过真动手打架的了。这观摩打群架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便成了中学时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难以忘怀。
写出来权当纪念过去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