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很焦虑的在呼吁,日本的教育需要改革,日本的孩子变得不会思考了,日本的年轻人没有远大志向,日本人变得无欲无求了等等。
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靠人的欲望在推动,其实想来也是这样的。如果人都没有欲望了,那这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而没有生产力,就没有了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而为了能达到人的欲望,那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前研一在书中也是说道日本过去实现的“偏差值教育”,阻碍了教育的发展,让孩子们都只能接受“命运”安排,这个偏差值教育,就好像哈利波特里面的分院帽,孩子们只能接受结果,而却不能自己去选择。
而联想到中国的教育,其实也是大同小异一般,在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下,孩子只有掌握了学习能力,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考试,100分就是标准,而考试的内容,标准答案是标准。这里面没有可以让孩子自己思考的内容。就连写作,也有很多的条条框框,这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为什么我们国家在诺贝尔奖中,总是收获很少。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它不允许我们自己去思考,而不去思考就不会主动去发现那么多的未知。牛顿为什么会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想到相对论?达尔文怎么发现的人类进化史?除了不断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断失败、失败、再失败,最后才会汇聚成这些影响我们的伟大理论。
在孩子的周围,围绕着太多的限制,不允许犯错,不允许挑战权威,不允许失败,压的孩子们没有了思考的能力,他们就会安于在这些限制下。失去思考,就等于失去了寻找自我的能力。如果你能让自己安静的待上5分钟,想想自己,问问自己,你能做些什么。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存在着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等一些相对消极的观念,就如大前研一说的日本的年轻人对于买房、买汽车和买电脑的欲望要小于买手机的欲望,手机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这其实也是现代中国的年轻人包括中老年人所要反思的,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的已经是一个人必备工具,甚至要超过其他的需求。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是科技在进步,还是人的需求在倒退呢?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前研一也提出,光是改变教育本身是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意志。不仅要从教育还要从家庭、工作和学校里都需要做出改变,提升自身思考的能力,多从书籍中汲取一些为自己所用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思考,并加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