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九【605】2023-12-30(2)

读曾国藩日记九【605】2023-12-30(2)

原文:

早,清理文件。饭后与子序围棋二局,传见升字营哨官二人。天大雨如注,通屋漏湿。念景德镇官军太苦,彷徨难安。阅《梅伯言文集》。中饭后又围棋一次。写挂屏八幅,其四幅系曾祺所求,颇得意也。接九弟廿八夜信。写家信,澄侯一封、叔父一封、夫人一件,三共约千余字,至夜毕。

与何竟海谈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持弁勇如待子弟,常有望其成立,望其发达之心,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欺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守是二者,虽蛮貊之邦可行,又何兵勇之不可知哉?

夜,朗读《赤壁赋》,至三更止,若有会者。

咸丰九年(1859)六月初四日

以仁和礼管理军队

对军队的管理,曾氏提倡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这是曾氏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思想。

恩惠与仁爱,有相似之处,更有不似之处。奖赏、提拔、表彰,更多地体现为恩惠。谆谆引导,创造条件,使之顺利成长,铸为人才,则更多地体现为仁爱。仁爱,是更大的恩惠,更长久的恩惠,更深厚的恩惠。仁爱,是替部属一辈子着想,犹如父母之于子女,师长之于学生。

威严与礼法,也有相似之处,更有不似之处。威严是靠严厉的手法使人畏惧,礼法是靠依据礼仪法度而树立的威望使人心生敬服。带兵的将领,容易借军营的严格制度而滥施展个人的威严,收到的效果是口服而心不服,其成效难以持久。真正优秀的将官,应以身作则,严守法度,使人凛然难犯。

人们常说管理者当恩威并重。恩者,给人以甜头;威者,使人畏惧。曾氏倡导以“仁礼”代替“恩威”。就其本质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一哄一打的事,只是在层级上有所不同。然而,层级与境界同义,层级相差道一定程度,其境界就明显不同了。所以,就其实质而言,是以“恩威”治理,还是以“仁礼”治理,体现的是管理者的境界高下。

原文:

早,清理文件。写家信一件,寄参茸丸二瓶,每瓶重八两,一寄叔父大人,一寄内子,特派戈什哈送去。旋以萧营饬知尚未办齐,改次日送去。请客,雪琴及王孝凤兄弟、张廉卿小宴,恰刘国斌自常德归,与座。午正小睡。中饭后写对联、挂屏八件,内次青之母夫人寿联一付。

夜与李申夫论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申夫似能领悟,盖高明而有志办事者。

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六日

树人之道:知人善任、陶熔造就

四川剑州人李榕(字申夫)与曾氏关系密切。 曾氏颇为欣赏李,他的文有次字中常常会提到申夫。譬如有次给家里写信,告诉家人要善待邻里,便引用李榕母亲说的两句话:“好酒好饭待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当然,这两句话是听李说的。由此可见,曾氏与李的关系不一般。李榕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后任礼部主事,应属曾氏在京时的属下。咸丰九年正月,曾氏向朝廷请求调郭嵩焘、李榕来军营:“道衔翰林院编修郭嵩焘,学识兼优,曾在臣营三年,备尝艰苦。礼部主事李榕,通达时务,志趣远大。合无仰恳皇上天恩,饬下部院衙门,令该二员驰赴臣军,俾臣得收指臂之效,似于营务大有裨益。”结果朝廷只答应李榕一人离京赴任。曾氏很看重李,让李这个文职官员统领一支军队,并亲授营务管理之道。

在曾看来,一仗一地的胜负得失,对于带兵统领来说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一在树人,二在立法,也就是说一在培植人才,二在建立法规制度。人与法,这才是根本与长远。有了人才,有了法规,还愁不打胜仗吗?对于怎样培植人才,曾氏也提出了两点:一为知人善任,即正确地识别别人的长处,并将此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二为陶熔造就,即对待人才要多关怀多教育多栽培。“宏奖”是曾氏陶熔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措施。他说:“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谕纪泽纪鸿)給予美名而奖成之,即谓宏奖。他说宏奖人才,诱人日进,这是他的乐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