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复盘十

这个星期《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的主题是“认知与客观化”。

第一节课讲了知识幻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某件事,但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真的知道,或者说知道得很浅,而且在信息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懂了很多东西,其实这都是幻觉。

聪明人经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经常砸自己的脚的原因有三个:1、过度自信  2、过度反应  3、短视、损失厌恶。股市里大部分人是不赚钱的,以为自己买的那支股票一定会涨,谁知道一买就跌、一买就涨,这就是过度自信。还有一些人到处打听小道消息,一点惊不起风吹草动就我握不住。成熟的麦子都是低着头的。大智若愚,学会让自己慢半拍很重要。

第二节课讲了一个概念,叫“认知的两重性”。不要以为我们的认知进化了,智商就越来越高。我们的智力当中,有可以越来越高的那一面,也有受制于地心引力,永远很笨拙的一面。这就是认知的两重性。

科学已经证实,人类的智商在出生时已经注定。这并不是说后天的努力并不重要,只是说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提高认知,能使智商尽量达到基因决定智商的上限。

棋盘,吴伯凡老师把认知工具比喻成棋盘,没有棋盘棋艺在高也无从体现。认知工具就好比棋盘,我们可以借助它提高认知。

第三节课讲了工具对人类认知进化的作用。人类思维的发展、进化的历史,就是思维工具进化的历史。是工具将纯精神的东西变成一个直观简洁的东西,让我们的思维可以更好地运行。比如数学中的“=”、“0”都是这样的工具。

乘法口诀表,没有他我们几乎不会做乘法算式。有了它之后,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伸手要钱”是最好的例子。当你出门老是忘带东西,你可以用到这个口诀。伸(身份证)手(手机)要(钥匙)钱(钱包),一下就解决问题了。

第四节课讲的是客观化对于认知提升的重要意义。我们说,思维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所以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分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并且让二者发生互动和碰撞,才能有思考,才会产生新的认知,这就是“认知的客观化”。

写作和说话都是表达自己的思维,只有你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时,主体和客体的对话才会产生。你才会感觉,诶!这个地方好像没写明白,其实我是想表达这个。就是自己观察自己,我们常说的反思、复盘、总结,其实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话,对自我的思维和行为进行修正,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迭代,这和我们007提倡的输出倒逼输入如出一辙。感谢007!

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是搞事情的小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const 修饰全局变量时会修改其链接属性为内部链接。如果想要覆盖这种链接可以使用extern关键字覆盖这种链接属...
    _gentle阅读 1,670评论 0 0
  • 目录 文件夹就像类当中,指令的有效性 类似于 类当中的private 权限,子目录可以用父目录的,子目录1无法使用...
    scott_yu779阅读 3,904评论 0 0
  • 善于发挥语言的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输在了一个“等”...
    秋叶冰封阅读 3,45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