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原,你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是沃野千里,麦浪滚滚的画面吧。然我大河南却是千峰竞秀,万山耸立的形胜之地。从北至南,沿着豫晋交界,太行山逶迤蜿蜒从林州到济源王屋山止;过黄河后,沿着豫陕省界,向南纵横几百里,是连绵的崤山,伏牛山,直至南阳淅川后,向东延伸出了桐柏山,出了南阳后进入到河南最南端的信阳,沿着豫鄂省界,则是赫赫大名的大别山区。所以我大河之南地势西高东低,正是我国地理从第二阶梯向第一阶梯过渡的教材。在这群山万壑之中,美景星罗棋布,五一期间,我们有幸登上了冠云山。
从我们下榻的豫西大峡谷民居向南30多公里,经过杜关镇,来到一处山脚下的村落。村口设着哨卡,有村民把守,原来是让外来的游客来签订防山火的公约。过了卡子,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上,一路上不断遇到从山上滚下来的碎石,想必是昨晚大风雨导致的路边土崖塌方而致。其中有一处的塌方尤为厉害,滚下来的落石几乎遮断了道路了。但是,对传说中山巅草甸的向往,让我们继续迎难而上了……
我们的车子开到了一处铁栅门前,铁栅门紧锁着,门口停了不少车辆,我们也就从众在此下车,穿过了铁栅门,沿着通向冠云山顶走去。
这条路很宽,也很平,想是修建这些风力发电机的时候为便于运输而修建的道路,足可以行驶大卡车。我们一边向上走,一边仰视着路边高大的风电机。这些风电机都漆成白色,风电柱足有七八十米高。每台风电机都配备有三片巨大的叶片,每片也都有几十米长。风电机运行的时候,叶片缓缓地转动,耳边传来嗡嗡的响声,还发出刷拉拉好似碎石滑落的动静,那是叶片的末梢划过空气的声音。这些叶片每转动一圈,就会发出几度电来,然后通过电机脚下的变压器,加压后输向远方的城市和工厂。在每一座风电机的基座旁边,都立着一块牌子,上面是该风电机的编号,以及海拔高度。我们是从海拔1500多米的地方开始向上爬的,说是爬,其实大部分是走,因为道路宽且平。在道路的另一侧,则是陡峭的山坡,远处则是连绵的群山,再远处就是豫陕省界处了。这个时节,满眼苍翠,近处不断地能看到各种树木,那开着白色花朵的,则是野杏树。更远处的山坡上只点缀了少数绿色,大片的是枯黄,想是去冬以来的干旱导致?
沿途的道路上不绝于途的是一堆堆黑色之物,这就是牛粪了。路旁就卧了四头牛,有黑有黄,边嚼着草,边悠闲自得地看着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向上望去,远处的山坡上还能看到成群的牛,还有羊,牛是黑的,羊是白的……
拐过了几道弯,眼前的山坡令我们眼前一亮,山坡并不算很陡,可以攀爬,而且山坡上到处是黄色的小花,小花和绿草相映,山风吹来,小花在舞,小草在摇,在这卓绝的群山之中,却有这样的小品,令人心动。一行中的女士们最爱这样的风景,抓到了就自拍个不停。孩子们则是奔跑欢笑,偶尔俯下身来,摘起一支蒲公英,轻轻的一吹,看那绒毛四处飘飞……此处海拔已有近1700米,再往上爬一爬,1750米左右,离山顶1800多米还有一段距离,远处的草甸虽已可见,却也无了继续爬山的心劲了,孩子们毕竟还小,吾虽不老,却也脚后跟酸痛多时了……
站在此处,远望群峰,只见一连串高大的风电机矗立在山脊之上,人造与天工合体,毫无突兀之感。绿色的风能,在这里转化成电力,传向远方。黄老师说,山的力量很大,经常爬山可以从中获取力量。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本是仁者智者,是什么经常遮蔽了我们的双眼呢?每当此时,应来到大山之上,远望群峰,吞吐云雾,可还有烦恼萦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