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桨小嗯
初中时,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晚自习。历史老师讲到“南京大屠杀”那段,坐在座位上的我,心中突然生出一股恨意与不解:“人,怎么能残忍到如此地步?”
后来,读世界史,课本上写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身处和平年代的我,读到“迫害”二字时,张张嘴,发发音,很平常地一扫而过。
作为高中生,只知道“迫害”是纳粹分子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将犹太人杀害。至于具体何种手段,那时的我还想象不出来。
直到今天……看到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才知道,原来邪恶的手段,真的是应有尽有。
1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二战为背景,讲了一个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悲剧。
德国人拉尔夫是一名军人,他升职后,举家搬迁到乡下生活。拉尔夫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叫格蕾特,小儿子叫布鲁诺。
布鲁诺天生好奇,喜欢交朋友,喜欢探险。搬到乡下后,布鲁诺找不到玩伴,很是苦恼。有一天,他从房间里的窗户往外看,看见了一个“农场”,里面的人都穿着“睡衣”。
布鲁诺感觉很奇怪,偷偷溜出家门,一探究竟。他来到“农场”,看见一个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蹲在被钢丝网围起来的地上,低着头,没精打采的,头上光秃秃的。
布鲁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他蹲在钢丝网的另一边,和穿“睡衣”的小孩聊天。小孩叫“什穆尔”,犹太人,和布鲁诺同龄,八岁。
两个八岁小男孩,一个穿着“条纹睡衣”的囚服,蹲在钢丝网里头,一个着干净衬衫、领带、小马甲,蹲在钢丝网外头。两人愉快地玩足球、下棋、吃东西。童真的世界里,没有优劣,没有等级,没有罪恶。
因为被家人警告过,不能和“农场”里的人玩耍。布鲁诺只好偷偷溜出门,偷偷给什穆尔带点好吃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布鲁诺和什穆尔变成了好朋友。纳粹统治越来越残暴,“农场”里经常有黑烟冒出,还伴有恶臭。布鲁诺从姐姐口中得知,“农场”并不是真正的农场,而是父亲接管的囚犯劳动营地(关押迫害犹太人的集中营)。
这个专有名词听起来有些恐怖,但年仅八岁的布鲁诺根本不理解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
由于集中营离家太近,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童年,拉尔夫决定再次搬家,让妻子带着孩子去柏林,自己也好“安心”工作,毫无顾忌地处置犹太人。
听说要搬家后,布鲁诺很沮丧。他偷偷跑去跟什穆尔道别。什穆尔也很难过,因为他的父亲不见了。
布鲁诺想进到营地去,陪着什穆尔找他的父亲。无奈,钢丝网太硬了,他根本进不去。偶然的,他发现钢丝网下面的泥土是松的。他可以挖洞,钻进营地。
第二天,布鲁诺穿上什穆尔带出来的“睡衣”,真的钻进了营地里。两个小男孩高兴地奔跑着,但没多久就被突来的哨声给吓回了牢房。
例行“施暴”如期而至,纳粹分子像往常一样,将一批犹太人赶进黑黢黢的,被铁门锁起来的小黑屋里,倒煤渣……点火……
布鲁诺被当作犹太人,和什穆尔一起被活活烧死了。
3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结局既悲伤,又充满了讽刺意味。迫害犹太人的纳粹军官,结果意外断送了自己儿子的性命,很讽刺!刽子手从不怜惜刀下人,直到有一天,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心痛,才有所觉悟。
刷完电影,看到有网友评论,说什穆尔是个心里boy ,故意骗布鲁诺进营地,让他陪着自己被烧死。
若真如此,年仅8岁就心机重重,那真的太让人失望了。但是,从剧情来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①布鲁诺撒谎,害得什穆尔被打。当布鲁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后,什穆尔还是愿意和他做朋友。
②布鲁诺跑去跟什穆尔道别时,他们之间有段对话。
布鲁诺:“我真希望能帮你找到你爸爸。之前让你那么失望,所以我想补偿你。很棒吧!像执行秘密任务一样。我可以挖洞过来。”
什穆尔:“你不会想要过来的。我可以到你那边去。”
布鲁诺:“那有什么用,你爸爸又不在我这边。”
所以……并不是什穆尔不愿去布鲁诺那边,是布鲁诺真得希望进营地帮什穆尔找爸爸。除此之外,他个人对营地充满了好奇,想进去看看。
两个八岁的小孩儿,天真又善良。什穆尔虽身处营地,但并不知道自己将被烧死。他和布鲁诺一样,不懂纳粹,不懂屠杀。他们只是小伙伴,一起手拉手去找人而已。奈何天真遇上了邪恶,有去无回。
布鲁诺和什穆尔的死是一个悲剧,不只是两个家庭的悲剧,犹太人和纳粹党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一场战争带来的悲剧。
自古以来,战争就像一支两端都装着箭头的弓箭,同时射向交战的双方。无论胜利或失败,双方都会付出代价。只是……可怜了那些无辜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相信美好的孩童。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之所以让人心痛,不是因为纳粹残暴,是因为残暴的纳粹毁灭了美好,可悲。整部影片,没有重点呈现战争的残暴,而是反其道行之,以美衬丑,用两个小孩美好的友谊、短暂的童趣时光和纯真的心灵,反衬法西斯的丑恶行径。甚至,连标题“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都那么美。编剧试着用善意书写罪恶,也祈祷着世界和平。
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