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走过1/4世纪

1995年的9月初,和阿姨一起搭乘飞机来到上海准备大学报到,到上海的第二天,阿姨带我去繁华熙攘的南京路步行街逛街买鞋买衣服,对上海认识便从这里开始了。

一晃眼, 已经在上海度过整整25年-1/4个世纪!  从适应到融入到喜欢到不想离开.....因为喜欢你的分明、激情和摩登。

喜欢你的分明

春天

细雨霏霏,丝丝入扣。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夹岸桃花蘸水开” 形容上海的春最是贴切不过了。 人们在感受“倒春寒”中期待春天的万物复苏,体会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叫做有“盼头”。

在江南的春天里, 餐桌上满是“春色”,惊蛰刚过,咋暖还寒,破冻而出的各式时令菜轮番上市:荠菜、草头、马兰头、春笋、香椿等。 春天,上海人家里最喜欢的几道菜:荠菜馄饨、荠菜春卷儿、油焖笋、香椿炒鸡蛋、马兰头拌香干、酒香草头。上海人是从舌尖上品着春的鲜和美。

夏天

对于我,最不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对上海的夏自然也没什么好感,就觉得整个夏天都像在一热焖罐儿里,如果不在空调房内, 就能从早到晚都蒸着桑拿。唯独觉得“黄梅天”在上海的夏天里很有意思。 单看这名字, 下雨能下到家里东西发霉的天能被美誉为“黄梅”天 , 真是蛮诗意的。据说是因为梅雨发生的时间段正好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因而得此美名。 “今年子阿力天入梅”“啥辰光出梅” 是上海人见面寒暄的常用语。 贤惠讲究的家里每年也总会赶在入梅前把换季衣被洗洗晒晒,然后收纳起来。每年出梅的时候,就知道这一年过去一半了。

夏天里如果说有所期待的,便是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就是喜欢这样大片的绿绿和红红,不矫揉造作、尽情绽放,把所有的艳丽都豪不犹豫地留在炎热的夏。

秋天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荷花凋零,便知入秋。 一叶知秋在上海可是不假,尤其在深秋,遍地的银杏叶就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我上班的附近有条路叫黄金城道,银杏叶好似一张张金黄色的地毯装点着路面,秋风吹过,地上翻起金黄色的“麦浪”, 银杏叶飘在空中,又宛如偏偏起舞的一群群黄蝴蝶,爱极了这道独有的风景。

秋风起,蟹脚痒。 秋天最不得不提的就是大闸蟹啦。 早些年,如果正逢秋天,螃蟹上市,要给亲戚朋友带点手信,捎上一盒两盒大闸蟹是最恰当的,也是我唯一觉得能拿出手的上海手信。 不过近年,大江南北的貌似秋天都有大闸蟹,阳澄湖的洗澡蟹江湖地位也一年不如一年。 但唇齿留香的蟹黄依然令人迷恋,啃蟹也是秋天里的一大乐事。 家里实惠买3两4两的吃吃,周末约上朋友走一个阳澄湖一日游,水上餐厅品品蟹,尝尝鲜,嘎嘎山糊,老开心了。 

冬天

感受过上海的冬天的人都一定感同身受,再厚实的冬衣也抵御不了凛冽寒风的穿透力,上海的冷是到骨子里的。 对于海南人,刚来上海时,冬天着实难熬。大学期间,没有取暖设备,早晚坐下来做功课, 脚底有种莫名的刺痛, 最舒服的时刻是抱着刚灌好的热水袋,在寝室里泡个脚后的暖乎感。不过现在家里都用上各种取暖设备,冬天也就不难熬了。

相比海南的四季如春,我更喜欢上海的四季分明。 感觉随着季节的转变, 这一年头的日子就这样流转着,在期待换季中, 我也在期待不同季节的日子和精彩。 一年又一年, 在四季的轮回里, 走过生活的多姿多彩。

喜欢你的激情

魔都,魔的力量就是让有追求的人都能为这座城着迷疯狂吧。即便加班到很晚,高架上仍见车流滚滚,华灯溢彩。那滚动的车流如同魔都人内心流动不息的激情和梦想。 创业者、投资人、打工者;金领、白领、蓝领都怀揣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着。 与我,也是一个有梦想之人,从大学毕业留沪,就期待能在这座城找到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所谓天道酬勤,我也的确在这座城慢慢地实现着我的每个小小梦想。 特别感恩那些给我信任和支持的上帝们。

有一天,我带儿子见完牙医,从陆家嘴开车回家的高架上,儿子一路问我沿线的大楼叫什么, 我基本上都能给他报上名字。金茂、环球金融中心、来福士、仙帝斯、恒隆、嘉里、华敏世纪、世贸……他很惊讶:“妈妈, 你怎么这些楼都知道名字呢?” 我告诉他:因为这些楼都被我“扫”过。有时我也会被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感动,从2000年做销售开始,20年过去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这些楼宇都留下我的身影和脚步。 从20+到40+,如今我还是蹬着各种跟高的高跟鞋穿梭着这些办公楼里,继续着我的销售生涯。记得20年前刚开始做销售时,有人跟我说世界上2大最具挑战的工作:广告和保险销售。哈哈, 我职业生涯的前半生(15年)在广告行业, 后半生是保险行业,真是有趣的人生。

这座城,对于有梦想和坚持的人来说,总是充满机会和生机的,即便有时也会厌烦大都市的嘈杂、喧嚣和拥挤,可也总是不离不弃,这应该就是魔都的一种魔力吧。

喜欢你的摩登

大上海拥有所有大都市应该甚至不能及的繁华, 从田子坊到南京路到外滩,一路的灯红酒绿、十里洋场;陆家嘴耸入云端的高楼林立栉比,要多国际就有多国际。但这些我认为都不足一提,没什么特别。那些随处可见的街头里的,没有一点刻意的摩登才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

静安寺对面的街头乐队,天气好的下午总有艺人或乐队在那边表演,每次在那附近拜访客户刻意或顺路经过,都会驻足停留几分钟,感受聆听一下鼓点和歌声,街头艺术和快节奏毫不违和,这种都市的摩登是融在空气里的。

早高峰,西装笔挺的上班族急匆匆挤上地铁,耳朵塞着耳机,眼睛浏览着手机上的新闻或小说。挤出地铁,拉整衣服,大步流星地走向办公楼,也是一种摩登啊。

我对集市有特别的好感,也一直觉得集市是一种摩登。 上海有很多集市,定点集市和流动集市,田子坊就是个定点大集市,还有很多节假日才有的主题集市。可以是露天的、半露天的或者是在商场里的。 琳琅满目、精挑细选、异国风情都可以有。逛逛集市,淘些自己喜欢的小玩意,感受集市的氛围。

摩登的都市,我觉得一定不能缺的是文化和艺术。在上海,能满足对文化艺术消费的所有需求。音乐会、歌剧、话剧、芭蕾、曲苑杂坛……。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行家看道行、懂得欣赏,非行家就当陶冶情操。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戏里戏外其实都是人生。在剧院里看别人的人生,反观自己的人生,乐哉!

一直相信人生的精彩不是生命的长度, 而是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 尽可能活出宽度。 不知道能否再活过另一个1/4世纪,也不知道下一个1/4世纪在哪里过。 确定的是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心怀梦想,用爱拥抱生活!

以此文纪念我在上海的1/4世纪!

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

林小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