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看《泰勒的科学管理》,微信读书上很对评论说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计件工资下,工人们还会出现磨洋工问题。因为计时工资会出现磨洋工问题很容易理解,但是计件工资制下怎么会有磨洋工呢,这件事情很难理解,所以很多读者都对此表示怀疑。确实这其实是泰勒科学管理的关键问题,泰勒本人其实也没有搞懂里面的原因,他只是看到了这个现象,然后想办法解决了。
原因是因为工法,这里举一个例子-做针。做针我们粗略的看有两种方法:1铁杵磨成针。2机器制针。那到底哪种方法好呢,答案不知道,因为条件不够。缺的条件就是市场到底需要多少针,如果是一个乡村,只要几根。最好是铁杵成针,因为这样成本最低。但是如果在大城市,要成千上万针,最好用机器,因为这样成本低。所以其实是需求量的不同导致了工法的改变。也可以反过来看不同的工法适应于不同的需求。理论上每一种需求都对应一种工法。当然这需要用最细致的角度看工法的选择,比如用什么机器,机器是烧油还是用电,需不需要人。等等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到。当然这样的信息费用就会太高,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分那么细。以至于虽然需求有时发生改变,但是工法却没有变化,只是增加劳动投入。但是这是有限度的,在工法不变的情况下,工人最优的产量是不变的,这是有边界成本递增定律决定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计件工资下还会有磨洋工的原因。
所以这时候管理者就有用了,他可以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要求工人改变工法,提高效率。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因为好的管理者即知道市场需求,也知道如何调整工法。其实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啊。其实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找到最好的工法。当然他只是狭隘去追求最大产量,因为泰勒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经济爆发的年代,什么东西的需求都在上升。所以追求最大产量和追求最优产量是一回事。但是从前面的做针的例子里面看到这其实不是一回事,这就是泰勒的历史局限所致,我们虽然不能苛责泰勒,但是自己最好还是搞懂。
管理说白了就是通过了解市场需求,从而组织最佳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泰勒只告诉我们后者,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还是需要自己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