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西影
远方朋友发来信息,说今天心情特别不快,和一个十四年没有见面的同学约好他城相聚的,却被同学放了鸽子。朋友放弃了一天工作,风尘仆仆带着礼物前来见她,不但没有见上,更让朋友不解的是,同学对她远方的到来竟然给忘记了。
对待这种不守时,缺诚信的事情,生活中已非司空见惯。我也曾经遇到过,不过,我的解决方式要比朋友技高一筹,当然不是不辞而别。首先,我不会介意,也不会责怪,我会放宽心态,全当是次自费旅游,如果朋友有心相约,我会耐心等待,如果无心会见,那我就找个借口离去,不至于将来见面出现尴尬。
谈到诚信和守时,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但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质。
作为朋友,守时就该遵守承诺,不能说话如同放屁。守时是为人处世诚信的基础,诚信就应该从守时开始,她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立身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标准。
有这样一个故事,1779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计划要到一个名叫珀芬的小镇,前去拜访朋友彼特斯。他曾预先写信给彼特斯,说3月2日上午11点钟前到他家。康德3月1日酒到达了珀芬小镇,第二天一大早便租了马车前往彼特斯家。朋友住在离小镇12英里远的一个农场里,小镇和农场间有一条河。当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说:“先生,不能再往前走了,这桥坏了。”康德看了看桥,发现中间已经断裂,河面虽然不宽,但很深。他焦虑的问:“附近还有别的桥吗?”“有,在上游6英里远的地方。”车夫回答说。康德看了一眼表已经10点钟了,问:“如果走那座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农场?”“我想要12点半。”“可如果我们经过面前这座桥,最快能什么时间到?”“不到40分钟。”“好!”康德跑到河边的一座农舍里,向主人打听道:“请问您的那间小屋要多少钱才肯出售?”“给200法郎吧.” 康德付了钱,然后对农夫说:“如果您马上从小屋上拆下几根长木板,20分钟内把桥修好,我将把小屋赠送给您。”于是,农夫立即把两个儿子叫来,很快完成了任务。马车快速地过了桥,10点50分他们赶到了农场。正在门口迎候的彼特斯高兴地说:“亲爱的朋友,您真准时。” 这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康德的守时与诚信。
如今,我们的所有人们都知道守时是一种美德,也懂得怎么去珍惜时间,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更不会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
无论你是朋友相约,或是什么集体活动,都要言而有信。也许你是森林中那棵参天大树,别人就是路旁那株普通的小草,没你高高在上显得威武,没你灿烂迷人。你可以是单位领导,别人就是芸芸众生中平常一人,无法与你引人瞩目,丢了你的身份,但从这件不守时缺诚信的小事来看,你已经丢掉了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让众人唾弃鄙视,最起码,我已经看不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