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倒很容易。”
很多人有钱时间久了,尤其是富二代之类,他们并会不觉得钱有多重要。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甚至都不会对钱有什么概念。因而“富而无骄”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比钱重要的东西多的多。
而那些有了钱之后很骄慢的人,往往是乍富之人。
像子贡这样有很多钱,见过很多钱的人,就不会特别的傲慢,因为他们会有比钱更高的目标。有大量的东西会让他们觉得,钱相比之下,就是相形见绌了。
而且有了钱之后的人,可以教。只要他愿意学,就可以教他礼乐。
但“贫而无怨”就很难,因为你很难劝一个温饱都没有解决的人要多学习。我们说不出口,对方也听不进去。
温饱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过了温饱线之后,我们就能拥有特别多可以学习的机会。但如果一个人还在温饱线苦苦挣扎的话,我们真的是没有这样的精力。
推荐:《贫穷的本质》。提到“贫穷的陷阱”,如果一个人贫穷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是爬不出这个陷阱的。没有钱的人,但凡有了一点钱,也不会用来学习创业或者还贷款之类。因为人们在长期没有钱的压力之下,他们体内分泌的激素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他的激素分泌的很旺盛,易怒、急需满足。
所以,大脑受到了这样的侵害以后,他们更容易急躁,更容易犯错,更难以延迟满足。这就是“贫而无怨”难。一个人想要爬出贫穷的陷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他爬都爬不出来,又怎么能够学习呢,怎么能够做到无怨呢?
孔子这句话,讨论的就是当今最流行的“贫穷”的陷阱这个话题的。
富而无骄,是有机会的,就是你有了钱之后,你可以追求礼乐的帮助,让自己学到开阔眼界,看到钱只是一个工具,这个世界上比钱重要的东西还是太多了。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
这又是一句人力资源的话。
孟公绰是鲁国的一个大夫,孔子挺喜欢他。是孔子非常称道的一个先贤。孟公绰的特点是一个非常清心寡欲的人,不喜欢干太多麻烦的事儿。孔子就说,孟公绰这个人修行很好,他做赵魏这些家族的“老(家宰)”,做他们的家臣,是绰绰有余的,不费什么劲儿。
但是如果在滕国、薛国这样的小国去做总理、做宰相,是做不了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一个人到底是创业呢,还是做高管呢?
很多人在企业里做高管是绰绰有余很好的,因为整个公司的机制是完备的,所有的东西都讲规律、讲规则,高管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沟通、形式呈现、关系梳理等,一切照着流程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创意,不需要处理特别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认真、勤勉、素质高,就能“混”下去了。
但是,如果让你在一个新创业的小公司里做CEO,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都是没有规章制度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需要自己去草创的,流程也需要自己重新写,这个时候对于你的抗压能力、挑战性、创新性,要求都极高。
所以孔子才说,孟公绰那样一个谦谦君子、清心寡欲的人,他不适合去“创业”。
孟公绰,就是适合在大国做小官,而不适合在小国做大官。
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讲,也不要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因为孟公绰已经是过去的人了,对于已经盖棺的人,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他,但是对于还活着还发展的人,还是要做到君子不器。
人是非常具有弹性的,只要你愿意可以练习,只要你愿意改变,愿意学习,一定是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的。所以,要给自己足够改变的空间,而不要把自己设定为“我就是哪一种人”。
“人才测评”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