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长叶种
树高一零六公分,树冠九三公分,主干直径一·五至三公分,枝干多朝天看生,干皮粗,呈灰白色,纸条细密,着生角度为三五至六零度间。叶着生角度四十度左右,叶色暗绿,嫩叶呈浅绿而带紫色。叶面有光泽,叶片向外向上斜展。横断而成v字形。叶缘有波状。叶脉粗颇显,脉数为六至十对。锯齿粗而锐,齿数三五至四十对。叶尖长稍钝,叶柄较长。叶面长一二公分,幅三·一公分;萌芽期迟,常于首春裂茶结束前三四日。花朵着生颇甚,开花自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下旬,花朵大似水仙茶之花,花冠直径四·八公分以上,辨乳白色,有大者五片,小者两片。其中亦有大者六片,小者三片,但不多见。花萼绿色,有五个,长四公厘,幅四·五公厘,药丝长0.6至1公分,其数多至二三六个。柱头长1.6公分,在五分之三处分三裂,柱头较高于药。于房表面茸毛甚密,花梗长一公分,结实性中等,果多二三实。
(5) 小长叶种
树高80公分,树冠直径达100公分,枝干细密而多弯曲,密集丛生,枝分极盛,枝条柔软,皮黄灰色,节间距二公分左右,枝干着生角度为20—35度,枝叶着生角度为40度上下,叶厚而硬,浓绿色,叶面平滑而有光泽,幼叶呈紫红色。叶片向外向上伸展,全叶成船底龙骨形。叶脉细而不显,脉数七八对。锯齿稍深齿距宽,齿数二四—二八对。叶尖端长二稍钝,叶长四—五公分,幅宽1.5—2公分。萌芽期迟,花朵不多,开花期迟早不齐,自十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均为开花期。花小其冠直径仅二·五—三公分。花瓣大者四片,小者两片,花丝纤细而短,长一公分,数一五个,柱头长一公分,公裂情形与前一种同,子房表面亦生有毛茸,花萼绿色,计五个,长三公厘,幅宽三五公厘,花梗长一公分,结实性弱。
【妞注】
菜茶级武夷变种在20节里面详细写过了,所以这两天的菜茶基本品种里面都是林老所调查记述的,并没有什么补充。只是看不到你们经常看到的岩茶名字,因为变种本来在植物学上就是按照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划分的。其实他们真实的样子就是林老记述的这样。经常有人问我这个岩茶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那个岩茶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对于武夷变种范围内的茶,茶农都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起名字,譬如小圆叶种跟其他压条得到的变种就叫做“金钱”原因就是叶子小而圆,茶农觉得像一枚圆形的铜钱。等等,这属于想象力范畴。想象力丰富的起的名字就好听点,不丰富的就俗气点儿。这不属于植物学范畴。
茶树育种的早期工作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国人民对茶树形态跟分类的研究。《尔雅》一书曾将茶树分为“檟”(乔木型)和荼(灌木型)两类。宋代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根据茶树的叶形,树型和发芽期早晚分为七类:白叶茶(类似白鸡冠那种变异白化的茶)柑叶茶、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跟丛茶。宋徽宗《大观茶论》里面的:“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 经常有人说宋徽宗所说的白茶是现在工艺制作过程里通过晒而得出的白茶,其实只要看原文就知道,宋徽宗所说是一种变异的茶种在鲜活状态下的样子,并不是白茶工艺。跟许多白化的茶都很相似。 以上是古人在茶分类上的分析,分类。比起现在起的名字那时候更象形。茶树的分类一直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在建国后分别组织了四次品种资源的普查,搜集保存。并在浙江一级云南建立了国家级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保存了茶树资源2461份儿,对其中400份进行了农艺性状等进行了系统鉴定。
昨天有人说怎么不看这么多文字区分这些武夷变种。
小圆型:4~5×2.5~2.8厘米
瓜子叶型 2.6×1.2厘米
长叶型 12×3.1厘米
小长叶型4~5×1.5~2.0厘米
如果从叶底上区分只能这样,但茶做出来是有相应的缩水率的。最好掌握的方法还是用口感区分。
茶叶质图片设计版权所以在成书时候会有详细登出。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如锦春色。喝一杯茶,伴着偶尔一两声外面人家炮声。春,就这样开始了……从大寒一路走来,越加清晰。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转自扫叶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