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后记中梁老说过,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白老师也补充道,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质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 之后又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下级,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怎敢不面对?又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依稀又会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一切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却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至。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因为顺序错不得,我这个年纪自然地就伫立在第一个问题的正中央,现今时代的青春拥有着肉眼可见的艰难,它会让正青春的年轻人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甚至有时会让人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的现实错觉。
身处毕业季,遍地是心事而世界仿佛又生怕插手的状态。都说地平线从来只用作出发,而这四年只能勉强算上是一个不温不火的预热。大学好几年毕竟接触了多重的角色,意料之外的偏多,意料之中的还能说上几句寒暄的话,欣赏的数的清,总是话题的也有几个。当然,人多了一定会存在角色紧张,角色矛盾等问题,但为了对应自己定义的成熟,于是就努力世故努力圆滑。但一旦耗尽我的热情,我也便只能顺理的适可而止。
常态下,每个人都应该不太接受情商靠后的高级动物,但凡能自然的接纳定是我仰视的老师。有些东西,我还甚是小气则无能包容,比如一个女人太蠢,又比如一个男人太丑!跟很多人细说过我这个观点,当时应该都是被我喋喋不休的气势说服的。相信当谈到蠢和丑这个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判断和界限吧。我正视过我那异于常人的高傲和孤独,但改变不了的这些傲人的弱点就是机身默认的特质吧!{ 对,我又在找台阶下。)
你 胜过九点的太阳
高二分班那年我相识了艳同学,她比我正好大一个月,高高瘦瘦,偶尔附和我的搞怪,偶尔撩开她的开朗,处处细腻,满分纯粹的一个女孩子。我们也会有矛盾,而那一次发生在大二,将近一年也没能得到转换,很大程度上是我的骄傲,幼稚,自私,那时没太想让别人过得有多舒服,只考虑自己故意懒一些不去碰不美丽的事情就会很轻松。于是努力的小心翼翼,又努力的自责,努力的怨天尤人,又努力的醒悟。
……
范小姐那首《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真的像极了我跟她。的确,如果不是她,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还死心塌地,如果不是她,我不会相信,朋友比情人还懂得倾听,她了解所有我得意的东西和所有丢脸的事情,所有的有口无心和弦外之音。
灾难公益片
这几年,虽然没死个人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我参与的爱情故事情节也的确有轰炸后久久悬浮在空中浓烈的渣渣味。没什么其他深刻的感受,反正啥玩意炸一炸都是垃圾!
腻战 腻战来也
眼看就要踏入社会,父母,校园的庇护很快就得突破,校园可以很自信的放我们走,而多年的父母这时却畏惧了。他们不知何时开始叮嘱我不要找太远的男朋友,千万不要疏远他们。因为家里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我。所以如今也是每天都会有不断的行程报到,以及重复了千万遍的担心。而且我老妈每次发的消息都是长篇大论,不歇气儿的那种。没读什么书,也不知道天天哪有那么多情话要跟我分享。当然,有时候会觉得这很享受,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是压力,有时候的确渴望家里本应还存在一个天使的!是的,一个人闲下来一定会浮想联翩,尤其喜欢朝不乐观的方向奔。不需要谁证明,我说的都是真理!O(∩_∩)O 我父母其实也是那种想法会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喜欢只稍作过滤就都塞给我,不管我能否吞下那溢出的善意。所以我常常肝火旺盛,口唇干裂,舌红苔黄等,但因为是父母,你也无法丧心病狂口无遮拦的对他们放狠话。这么说来,奔社会的第一步得先稳定父母,紧接着再是稳定自己了。
想想大学几年似乎给大多数的我们编制了一本反面教材,因为我们有时看似忙绿,实则焦虑,于是会心血来潮找很多充实的攻略,买大量的书籍,在电脑上把有用的东西另存为直到硬盘塞满,最终也不曾打开浏览。我们太多的努力都不走心,我们太习惯前奏像样就判断结局会圆满。我们总是输给强大的信誓旦旦,输给伟大的自欺欺人。却不曾忘却某天要赢给二十出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