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有灵性的,西方是拼音文字,是字母,不存在任何意义。
天地生万物而有灵,字母承载不了这种天地之灵气。“Water”为什么是水,“sea”为什么是海,这些字母无法解释,没有理由。
而汉字是象形的,会意的,指事的,形声的。它无一字没有来历,无一字没有出处。日像圆满,月像“弯弯”。山像嶙峋,川像通达。这些都是象形字。
日月为“明”,日出地平为“旦”。日落草丛为“暮”,三人成“众”,双木为“林”。这些都是会意字。
立而朝天是为“上”,立而向地是为“下”。有突刺置于险坑,而行人不可于过者是为“凶”,这代表指事。
象形单字演化为偏旁部首,合以同音,叫形声字。有形声然后有一音多字,然后有了各种字的组合繁衍和变化。世间的道理都在字的变化之中。比如“灭”的古字“滅”,有水有火有戈,因为古人认为水火征伐同为祸灭之源。现在把“滅”简化为“灭”,盖火为灭,变成了消除灾害的意思,也是有道理。
比如“尘”的古字“塵”,取自“奔鹿蹄下扬尘”之意,是守猎中来。而现在简化成小土“尘”,也是细小的飞土意思,从生活中即可发现。
比如“武”这个字,是“止”加“戈”。“止”通“趾”,是脚趾的意思。止弋是一个扛着武器在奔跑的人,意思是士兵。现代的武侠小说讲止戈为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给了“武”字更高的境界。
不管如何变化,汉字始终体现的是中国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它不是由几个字母构成。
汉字还有形之美和音之美。形之美就是书法,“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者是为上乘,只有汉字才有书法的概念。书法更难于绘画,书法只有线条,要把平平无奇的线条通过干湿浓淡、不同力度不同比峰写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高深艺术。笔默有气韵,气韵在字里也在字外。汉字是活的,是会呼吸的,它拥有生命力,写书法的人就有体会。
汉字的音之美很神奇,它很多发音和音调就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读一下“喉舌齿唇”这四个字,就可以感受到不同字的发声部位。读一下“绳线丝”这三个字,就能感受到气的粗细。汉字是有声音的,树间风吹是沙沙作响,檐下雨落是淅淅沥沥,窸窸窣窣是蝉脱壳,叽叽喳喳是鸟栖巢。
“垂露竹粘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一句诗由声入画,声画俱佳,就像给我们放了几帧关于时光和自然的画片。想像一个人正处在天地自然之间,山环水绕,溪冷月明,鱼翻鹭飞鸿惊,这样的意境真是太美了。
用汉字语言比喻心情的,“一叶舟轻,双浆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真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千古同名。
汉字的灵气,从古至今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