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瞬间大四。我是一直还觉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但是一看身份证,自己已然22岁!
《礼记》云:“夫礼,始于冠”、“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华夏礼仪的起点),也就意味着从毫无责任的“孺子”到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的身份转变。
(ps:古人成人后还要有字。我其实是一直憋着劲要给自己起个字的,感觉这样会十分有范,但是能力有限,也只能一拖再拖。)
对于我而言,冠礼似乎就是大学的毕业礼。每当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压力山大,这些压力似乎是从如来老头的五指山下传来的,连自傲为齐天大圣的孙猴子都难以承受,更不要说我等凡人。所以,我会有点迷茫,有点焦虑。既有对知识的焦虑,也有对未来的焦虑。
在说我对知识的焦虑之前,我先说说文字的焦虑,或者说是文字的匮乏。
文字的匮乏
文字匮乏的现象似乎很早就有了,从家长给孩子起名就可以看出来,想想古时候那些优雅睿智的名字,陶渊明、柳如是、王羲之、徐悲鸿、嬴政、韩非、纳兰容若等等,这才叫名字!
再看看现在,网上一搜,鹏、磊、梓、涵,这几个字频繁的出现在小宝宝的户口本上,重名的一大堆,想想就很难受。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网络用语引起的,一个low,让我们忘却了多少的词语,自己想一想,似乎没什么来形容了。一个low,包含了太多我们不能承受之轻。
当我们看见湖边的美景,我们会说,“哇,风景好美啊,看看这湖水,看看这……”然后就是一阵词穷,我们为什么就是不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文字的匮乏,使我们的汉语言在新的时代丢失了多少的美感?不能想,也不敢想。
知识的焦虑
刚才说到文字的匮乏,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对知识的匮乏,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现有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对知识产生焦虑。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如果,没有那么多,为知识而焦虑的人,怎能可能带动这个产业的迅速发展。
知识的焦虑具体体现在,追求速成。像什么《30天成为×××高手》,还有《7天教会你学会×××》,这些文章的火爆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开始的时候,我明明知道追求这种东西是没有用,但是我还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每逢看见这类爆文,我还是会点开看看。
后来,我发现这些所谓的速成,永远只是教你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说是教完了,我们还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你还得仔细钻研,但是,追求速成的我们,似乎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终于,我也学精明了,自己系统、认真的学习某些知识,比想像中的会快许多。
未来的焦虑
我已经是大四的学叔了,迎新时看着那一张张青涩的面庞,心中苦涩异常,似乎自己还没怎么体验学生生活,就已经要步入社会,承担早该承担的成年人的责任。
迷茫,焦虑。找工作的焦虑尤为严重,因为身处于二本院校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工作,哪个不错的公司愿意给我发offer。
焦虑的时间里,我看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与书籍,我发现我追求太多了,我似乎连“在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这句话都忘记了。
我似乎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把自己30岁应该做到的事情,压到了现在做。就像我在2岁的时候被要求需要背后乘法口诀一样,这不是扯淡吗?
有时候,大道至简,许多简单的事情却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栽跟头。
未来已来,我却不再焦虑,因为我知道,做好自己在这一阶段该做的事情,努力做好,不让50岁的自己后悔。这便是我现阶段最该做的事情。
最后附上自己现阶段需努力做的事情:
1、学好英语
2、积极参加校园招聘,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3、自我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