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波谲云诡,我们为您探奇解密,始终如一
1993年10月,对湖北荆门市郭店村附近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群的发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令整个国内考古学界甚至国际学界都振奋不已。
在这几座规格较低的战国古代墓葬中,以郭店一号楚墓发掘出的文物最具历史文化和学科研究价值。也许这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理解:墓葬中发掘出的800片竹简,缘何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又缘何令考古学家痴迷狂喜。
郭店楚简部分
其实,先于战国楚简发掘出土的,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战国女尸,同样是出于一座低等级的战国楚贵族墓葬。
当年,有关部门接到荆门市纪山村民的报警电话,村民反映郭家岗有一座古墓被盗掘,接到电话后,警方协同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因墓葬密封环境已经被打破,为保护古墓和墓中文物,专家们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
而就在对战国女尸墓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相关部门又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声称郭店村一处古代墓葬上出现了一个盗洞,疑似受到盗掘。警方和考古专家一点不敢怠慢,迅速赶往现场,对现场盗洞进行勘查分析并展开发掘工作。
经过勘察,考古专家断定该处墓葬与战国女尸墓年代、规制相近,大致同属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墓葬。
盗洞向下延伸数米,并没有打到墓室和主棺椁,这总算令在场的文物工作者送了一口气。开棺工作顺利展开,更令文物科考专家们欣喜的是,墓葬呈现出“清水墓葬”的特征,更加证明了古墓并没有遭受实质性的破坏。
郭店一号楚墓遗址
什么是“清水墓葬”呢,简单地说,就是墓葬在原始封闭状态下,水蒸气自然凝结成水下落,堆积在墓室和主棺椁内而形成的墓葬状态。
一般而言,形成并保持这种状态的墓葬,佐证了这座墓葬并未受到后天的外力入侵破坏。不仅如此,水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空气,促进了墓葬内文物的保存。
这时候,眼尖的考古专家注意到清水中慢慢浮上来一片竹简,这又令在场人员精神为之一振。在对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及后期的文物清点工作结束后,方才得知,墓葬共出土文物包括804枚楚简,部分玉器、青铜器、漆器等,种类繁多。
这已经大大超出了考古专家们先前的预料,如此众多的文物出自这座小型贵族墓葬,尤其是墓中的800多枚竹简,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考古学科价值。
楚国箭镞
在对出土的804枚楚国竹简的处理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其中有字竹简计730枚,共13000多字,可想而知,这对研究先秦时期楚国的社会风貌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展开,专家们如获至宝,甚至狂喜。因为他们发现,竹简上共记载了16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内容涉及儒道两大学派,除三篇面世外,其余十三篇都是未传世,世人们首次得见的先秦作品!
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的玉带钩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思想统治而发起了焚书坑儒暴行。在这次运动中,除却秦国境内的文学作品和极少数流传广泛的作品外,其余文献作品全部被焚毁失传。
而这座楚国墓葬年代居于战国后期,墓中的许多作品因提前“入土封存”而幸免于难。这些竹简上的作品文献,填补了先秦时期考古工作领域的空白,更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最有意思的是,墓葬中出土的竹简上记载了完整的道家经典《老子》全文,而与后世流传的五千言不同,它仅仅有两千字。不难推测,后世流传的五千言版本,是在原始版本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增删而成。
因此,后世所知的先哲老子的许多观点,可能已经或多或少的背离了其本人最初的学术思想,它经过了后人的“加工”。
先哲老子雕像
1997年,郭店楚墓的发掘报告正式发表,即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探讨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