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d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2024年春季中青班开班之际的寄语,要求学员一定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为民造福”一词饱含zsj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为年轻干部夯实了清晰价值坐标,是年轻干部今后为官必须树立的行动自觉。
“为民造福”要牢记“心中有民”。“心中有民”是“为民造福”的重要前提,始终对人民群众保持尊重之心、谦恭之心,在情感上、行动上、思想上贴近群众。早在唐朝期间,韩愈任阳山县令时始终对当地百姓保持尊重,给予体恤,而后当地百姓纷纷用“韩”作为新生孩童的“字”,以此表达感激与敬仰。又如北宋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开浚西湖、取泥筑堤,“苏公堤”直至今天仍是西湖盛景……年轻干部需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自觉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切实把握好“施政为谁”的内涵,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为民造福”要树立行动自觉。“为民造福”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而且关乎年轻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问题。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不仅要在施政理念上以人民为中心,更要在能力素养上匹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新时代群众工作需要,一些年轻干部素质还没能及时提升,工作方法没有及时调整,出现素质、方法短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天的年轻干部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要在实践中拜人民为师,在实践中获取“活知识”“真功夫”,要加大干部专业化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年轻干部服务群众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年轻干部在为民造福中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
“为民造福”要关注长远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讲的就是开展工作时要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全局与系统,切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更不能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可否认,一些年轻干部在推进民生福祉工作时,还不同程度存在盲目赶项目“上马”的现象,甚至搞劳民伤财工程。要在“为民造福”中检验自身工作作风虚实,正确看待“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涵养优良工作作风,做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有的模样”。要量力而行,既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向人民交出“为民造福”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