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周课堂进行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本章知识的一个转折点,它由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转变到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在单元导读中,第二自然段也简单陈述了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确,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有食物、竞争、共生等,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生态系统。

第一单元导读

        在前面的课堂,我们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我通过研究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上课时我吸取同行老师的反思,在引入时,我引用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学寻找其中的食物关系,其中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学生能够很快找到,但是对蝉吃什么,很多学生不知道,这里通过学生五年级语文日积月累的诗《蝉》引导,诗中“垂緌饮清露”引申到吸树汁,从而知道蝉吃树(汁)。在了解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关系后,我先讲述了食物关系从左到右依次是由弱到强,并且箭头指向强者。紧接着转到课本内容蔷薇花园的食物。这个地方我觉得是最难的部分!


        因为学生对食物关系强弱不了解,对竞争捕食关系不了解,从而产生了许多问题。

落叶是小草的食物


        问题1:落叶是小草,蔷薇的食物,蔷薇花瓣是蔷薇的食物,因为叶子变成肥料被花草吸收了;龚自珍有诗句“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以蔷薇花是蔷薇的食物。真心讲看到这里我真的佩服学生丰富的联想。怎么解释?花瓣落叶落在地上后经过生物微生物复杂的作用,最后变成无机盐和有机养分,这样才能被植物吸收,及当落叶花瓣等被植物吸收时已经不再是生物形态,而食物链食物网是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所以这里我们不能将落叶花瓣放入食物链中做花草的食物。

为什么落叶又成了蚯蚓的食物?

        问题2:落叶怎么又成了蚯蚓的食物?这个问题的解释应该结合第一个问题,及当蚯蚓吃落叶时,落叶还以生物形态存在!

蚯蚓吃蚜虫

        问题3:不知道食物关系。对于这种真的只有告诉他,蚯蚓生活在土里,蚜虫生活在花草树的枝叶上,蚯蚓不吃蚜虫!

        综上,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我们需要小心应对的。了解食物关系后我们就需要阐述食物链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归纳出特点:由绿色植物(生产者)开始,到动物(消费者);更细一点的划分: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食物链书写正确性的判断很重要,有助于学生正确书写食物链,判断标准:箭头从左到右,由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结束;箭头指向强者一方。

没有绿色植物

强弱顺序出错

食物链书写要点

        复杂的食物网是建立在食物链上的,在学习了食物链,掌握了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后,再了解田园生态系统是比较轻松的事情,然而依然有也问题存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食物强弱关系!

黄鼠狼吃了猫头鹰!!!

        复杂而简单的一堂课结束了;在学生学生们兴奋的讨论中结束了;在我的惆怅中结束了。我想起了很多事,想起了小学的课文“七星瓢虫爱吃蚜虫”,为此我捉了很多瓢虫,专门数它背上的星星;我想起了小时候在田埂上玩耍,抓蝗虫捕蛐蛐;想起了为了惩罚“八角丁”扎了我,于是把它关在纸盒子里饿三天;想起了小时候割“水蕹菜”时深绿的叶子和白色的花!或者现在我才明白《昆虫记》如此出名!当白纸黑字代替了五颜六色,台灯驱赶了月光;当公式定理战胜了乐趣,书房成了乐园,或许我可以理解现在社会为何如此“宅”。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两个情感结论,一是突出百草园是儿时的乐园从而讽刺了封建教育制度;二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茫然中不知所谓!当孩子们失去了百草园时,或许我,一个科学老师要做的就是那一段短短的泥墙根,留下些五颜六色给孩子,护住些淡淡的月光!

这儿,还有一篇乐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