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仪的大学什么样?
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先听听他们的回答。
你心目中的大学什么样?
“一个大学应该是各种学术权威集中的地方,只要是世界上已有的学问,不管它什么科,一个大学里面都应该有些权威学者,能够解答这种学科的问题。大学应该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冯友兰 北京大学
“遇到过什么权威学者吗?”
“清华国学研究院,是一所很奇特的机构,仿佛是西装革履中一袭长袍马褂,非常不协调。然而在这个不起眼的机构里确有名闻宇内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
——季羡林 清华大学
“老师上课是什么样的?”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任何废话都不说,先在黑板上抄写资料,把黑板抄得满满的,然后再根据所抄的资料进行讲解分析,对一般人都不在意的地方提出崭新的见解,令人顿生石破天惊之感,仿佛酷暑饮冰,凉意遍体,茅塞顿开。听他讲课,简直是最高最纯的享受。”
——季羡林 清华大学
“闻一多先生,长髯垂胸,目光炯炯,语言的节奏性很强,有很大的感染力;朱自清先生,讲解很系统,要求很严格,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实无华,然而扎扎实实;沈从文先生从来不讲什么理论,他讲的都是自己从刻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有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
——汪曾祺 西南联合大学
“有什么有趣的同学吗?”
“顾颉刚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喜欢看戏,每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的时候,他就出校到大街上看各戏院贴的海报。顾颉刚感兴趣的是戏中的故事,看得多了,他发现一个规律:某一出戏,越是晚出,它演的故事就越详细,枝节越多,内容越丰富,故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此他想到,故事是人编的,经过编的人越多,内容就越丰富,古史可能也有写史的人编造的部分,经过写史的人的手,就有添油加醋的地方,经过的手越多,添油加醋的地方也越多。这是他的《古史辨》的基本思想,是他从看戏中得来的。”
——冯友兰 北京大学
“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清华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丰富,每晚学生麇集,阅读指定参考书,座无虚席。一座图书馆的价值,不在于其建筑的雄伟,亦不尽在于其庋藏之丰富,而在于其是否被人充分加以利用。卷帙纵多,尘封何益。”
——梁实秋 清华大学
“第一次欧战刚刚完结,教育部在几个高等师范学校里选了二十名学生到香港大学去学教育,我是其中之一。在洋气十足的环境中环境中,我们带来了十足的师范生的寒酸气。人们看到我们有些异样,我们看人们也有些异样。但是大的摩擦却没有。学会容忍‘异样’的人就受了一种教育,不能容忍‘异样’的人见了‘异样’,也增加了对于人世的新奇感。所以港大同学虽有四百余人,因为各种人都有,色调很不单纯,生活相当有趣。”
——朱光潜 香港大学
这是我在高三开学时将《那时的大学》中部分内容做摘抄来展示给学生看的,希望告诉他们:
今天的你们选择很多,那半年后你的大学什么样?
是置身东部城市的繁华里,
还是隐藏在西南蜿蜒的小路后?
是经受着西北历史风东北沙的冲刷,
还是静默着翻看东北的白雪童话?
这个或许,在于你的努力!
越努力,越幸运!
幸运,遇见一所好大学!
愿你仰望星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