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和解,徐伊万和母亲不过是有一个心结需要解开

“你跟妈妈的关系就奠定了和世界的关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这部电影会像一种邀约方式,让家人的关系有一段变化。”——袁泉·序

小兮很喜欢袁泉的这句话,这是她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也是她对孩子和妈妈之间关系的理解。

《囧妈》作为这个春节唯一的春节档新电影,上映前后的风波,早已经将它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作为一部跟家人和解相关的电影,撇开一些刻意营造的迷之情节,“囧妈”还是合格的。

“徐峥在我脑子里装了一个监视器吗?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呀。”

这样的玩笑话不绝于耳,我们确实是“同一个妈”,和妈妈都有几乎相同的隔阂,是几乎,但却不是全部。“囧妈”里的妈妈和徐伊万,终究是和解了,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隔阂,又是如何和解的呢?

心里都住着一个不一样的对方

武志红曾经写过《家为何会伤人》一书,全书都贯穿着同一个道理,即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跟前面袁泉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卢小花和徐伊万心里,也都住着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对方。电影开篇的时候,随着进度条慢慢移动,我们看到的是徐伊万家里的一地狼藉、杂乱不堪,他像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甚至都不懂打理自己。

这也就算了,他明明心里深爱着妻子,却嘴硬地说不出一句挽留,只会默默地修好自以为对方喜欢的东西,只会用恶劣的方式阻挡着对方往前走的脚步,渴望透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回头。

这是非常幼稚,甚至自我的扭曲个性。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他的心里确实住着一个孩子,有着少年般的所有别扭心性。

之后他和妈妈卢小花在火车的一路上,类似的孩子行为得到了全面升级。

不耐烦地吐槽妈妈给自己发60秒语音方阵;嘲笑妈妈登台唱歌的梦想;趁着妈妈不注意,将小番茄一个个丢出火车的嘚瑟和调皮;坐在火车过道上死也不愿意听从妈妈的话进去包厢里;妈妈对他横眉竖目不准跟那个俄罗斯妹子搞三搞四,他偏要对着来,甚至跟对方去餐厅“约会”。

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的叛逆,像不像十五六岁的我们?

很像对吧。

而妈妈卢小花呢?她的前半生无疑是幸福的,不仅嫁给了爱情,还生下了两人的爱情结晶,

可婚后的生活和想象的差距太大了,以至于她多次想离开,但在儿子承诺会保护自己之后,却坚定了她为儿子而活的信心和执念。

从她为徐伊万而活的那一刻起,其实她就在无形中将自己代入了徐伊万的角色和人生里,像是合二为一的,“我是为了你好”,其实等于是为了自己好。

这样的两个人相处,其实挺累的,大概这也是为什么长大后的每个人和妈妈,总能在相处几天后爆发出无数矛盾的原因。

徐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跟妈妈在火车上被关六天六夜就蛮狠的”“我妈妈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有时候会间歇性的失聪,她听不见了。”

这样的“间歇性失聪”也发生在了徐伊万和卢小花的相处上,徐伊万和妈妈交谈中的几次“爆发”,都是因为自己说的,到了妈妈这里完全变味了,关键是,还没表达完自己想表达的,就因为话里的只言片语,而被妈妈盯上,仿佛做了什么坏事被抓住小辫子似的一顿数落。

试想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避无可避,两个人说话总不在一个频道上,哪怕在一个频道上,但妈妈总是习惯性从自己的话茬里找她想听的,愿意听,能听的点去跟你各种纠缠,你会怎么样?

徐伊万和卢小花其实都一样,他们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不一样的对方,于是在他们俩的相处中,一个是还没长大的孩子,一个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便成了我们看到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父亲缺位的恨植根于他心里

徐伊万一定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叫伊万?他也从没在父母这里听到过关于自己名字的来源以及父母的爱情故事。

他原本就因为跟张璐的婚姻破裂和两人事业上的拔河而心烦意乱,此时卢小芳的干预,彻底让徐伊万内心压抑的不满爆了出来。

一路几乎平铺直叙的母子生活琐事终于在这里迎来了高潮与和解的前奏。

徐伊万对卢小花的怒斥和口不择言伤了卢小花的心,她给徐伊万的那一巴掌,成了两母子破冰的关键。

但我们能从他们的这场大吵中,窥见徐伊万内心里潜藏的意识,他对自己的母亲早在父亲去世后就已经埋下了怨和恨,只是他不知道。

“我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喝酒了,就是因为你什么都管着他……我记得很清楚,当年你冲到他的单位里面去,在那个广播站对着大喇叭跟所有人喊,你们所有人不要跟徐翔交朋友,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徐翔喝酒,你当年就是这么对他的”

“对,他就是因为太压抑,他觉得他不自由不幸福,他根本不是喝酒喝死的,他是被你气死的”

喊出了这些话以后,徐伊万被痛哭的母亲赶出了车厢,听着自己母亲的哭声,他的心里百转千回,有苦恼,也有宣泄后的松快。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在他的话里读出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他对母亲的怨,甚至是恨。

怨母亲管束太多,也怨母亲不给爸爸留情面,弄的爸爸压抑不快乐,弄的他爸爸借酒浇愁,弄的他早早没了父亲。

否则,他不会用“我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喝酒”“我记得很清楚” 这样的话,看似很平常的两句话,但饱含他对母亲的误解和刻骨的怨。这么多年了,仍记得清清楚楚,人只有在什么事情上才会记得很清楚?自然是至痛至怨的事,才会有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忆了。

第二层,则是他透过喊出这些心里面潜藏的话,潜藏的怨恨,既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是在告诉母亲,我在走着爸爸的路,爸爸的压抑不快乐,也是我的压抑不快乐。

作为一个孩子,他没有从父母那里看到他们夫妻之间的不幸福,也看不到母亲被醉酒的父亲家暴的样子,他所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母亲美化过后的东西。

这才形成了他对母亲多年的怨,前面说到,徐伊万的心里幼稚地像一个孩子,不可否认,这是他早年时期父亲缺位和对母亲的误解造成的。

当这些都不存在了,那么他心里对母亲封闭起来的冰也就慢慢地消融了。

对自我个性的矛盾和厌恶

观影的小伙伴们可能都注意到了张璐和徐伊万两人都说过一句几乎一样的话。

面对那盏徐伊万一直觉得张璐很喜欢,可张璐却觉得很做作的台灯,她说出了那段类似于金句的话。

“你看,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你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张璐的这些话,是敲开徐伊万内心和他母亲冰封的开始,也许就在这一刻,他心里开始明白,自己的“控制欲”是导致了他的婚姻问题的根源,自己在心里画了一个妻子的图谱,然后锲而不舍的按照自己设定的喜好给这个图谱上色。

甚至,他会对母亲说出一样的话,也是因为他自己代入了张璐的角色,他终于明白,在张璐面前,他无形中成了和母亲一样的人。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的心里面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张璐抗拒他的控制欲,正如他抗拒母亲的控制欲。

前文提到,他对母亲有怨,可他潜意识里,却又慢慢地在性格上变成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在日积月累的自我矛盾和厌弃中,拉远了和母亲的关系,甚至冰封起了自己和母亲之间原有的和谐亲密。

徐伊万跟他的母亲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更不需要怎么样的和解,就跟我们生活中一样,同样的妈,同样的相处模式,有些心结解开了,便不会再存什么疙瘩。

徐伊万心里唯一的疙瘩,便是他在误会,怨恨他的妈妈之后,却把自己活成了妈妈的样子,也就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可当他和母亲的误解解开了,一切的怨,一切的恨也就都不存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