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之前上写作班的班中班课程时,听了一节鱼哥讲这本书的课。讲的是书里面第一个故事,在故事的本身帮助我们发掘自己应该去学习到什么。
这大半年来的读书,我依然有很多好习惯没有坚持下来,但是也有一些进步。比如读书笔记这件事我依然没有去做,但是在每一本书读完之后会写下一个读后感,有的可能也算是生硬的讲书中的故事,大部分是文学类的书籍,但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人物的分析与环境的分析等等。而有时候读书,我也会思考哪些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别人的经历似乎是一栋大厦,自己的只是一间小屋, 但依然可以找到相通的东西,可以让自己去学习。
说回《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还有四个小故事没有看完,但是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写下自己喜欢的两个故事。
一个是李叫兽的故事。他的一个习惯值得我去学习,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找到一个方法去做,面对一切事情,都要先假设自己是完全不懂的,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杯状态。在放空自己之后,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行系统的策略性思考。
所有的事情做之前,我们都要给自己定一个高的起点,但这种高的起点需要自己打好基础,不然可能随时会摔下来。而自己的高起点怎么垒起来,学习,学习,不断学习。书中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值得我们去好好学,然后运用。比如李叫兽在读书的时候,读到一个新的概念,一定要想一些事情去印证,然后把这个概念在想像中就已经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马占凯,题目是《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书中的作者小马宋与马占凯有的类似的经历,系统的读书都在在三十岁以后才形成的。原因是小的时候没有阅读环境,也就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那种家中有千本藏书的人比起来,家庭差异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当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要从后天的努力中追上起跑线上的落差。那就是通过读书来学习。
马占凯有一个日读10分钟的习惯。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其实坚持日读10分钟并不是什么难事,久而久之,就会上瘾,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一年前的我,只看文学类的书籍,学习类的书籍完全看不进去。这一年下来,有时候有读上两页的内容,但也一点点的坚持下来了,现在我已经读完一些非文学类的书籍了,这类书籍确实让自己提高了认知,偶尔将书中的道理讲出去一点点,就会让人觉得自己高大上,也算是一份不错的体验吧。
这本《朋友圈的尖子生》,我把它归为学习类书籍,因为书中确实有太多的点值得去学习,也值得随时拿出来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