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QQ上跟我抱怨。
说他们部门就3个人,前一段时间部门老总出差了,交代他们俩完成一个项目,A的部分早就搞定了,他的同事却整天摸东搞西,到老总回来的前一天下午才开工做正事,让A干着急。
这让我想起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个很吊诡的现象:不仅拖延,还强迫。
我也是个拖延症患者,对杂志的约稿总是不到截稿前都不舍得动笔,但一旦动笔就会停不下来,所以有时候会呈现一种废寝忘食的“伪努力”形象,把自己都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看视频也是这样。我会要求自己从第一秒开始看,一直看到最后一秒。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就会忍不住拖回去补上,虽然明知道错过的那些情节根本无关紧要
——这是自虐呢还是自虐呢?
还有一种人的行为也很奇怪,明知道是死胡同,还一条道走到黑。
听说过一件事,说一个有夫之妇,虽然生活平淡,却不失幸福。
然而,某一天,她遇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于是……你懂的。
亲朋好友觉得这样不妥啊!于是苦口婆心地劝啊,进谏啊,但是,不果。
这女的不是不知道个中利害,也知道对方对自己心不在焉,但就是不舍得放下,最后还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家庭,飞蛾扑火一般杀了进去。
而那男的呢,把这当露水情缘,根本就没想过与她比翼双飞。
于是那女的真的成了飞蛾:她为爱情自导自演了一场壮烈的戏码,最后感动的只有自己。
这两天看书,才知道这些行为在心理学上都有说法,说人天生就有一种不做完一件事决不罢休的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使人无法接受自己只把事情做到一半的行为,就像看到一个有缺口的圆圈,就非要把它画完整了不可,否则就会着急上火,惶惶不可终日。
这叫趋合心理(如上图,看了是不是很抓狂……)。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又称蔡加尼克效应) 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说白了就是人都有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
诸位有中枪的,举个蹄子吧!
显而易见,蔡格尼克效应并非什么好东西,容易使人走向两个极端:
要就是自我强迫,做事非得死不撒手,一气呵成,甚至成了偏执狂,将其他任何人事物抛诸脑后;
要就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缓慢拖沓,常常半途而废,A事情未完成就转移到B上,结果最后可能没有一件事情是干完的;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完成驱动力。
请问,像我这种两者兼而有之的也太分裂了吧,应该肿么办才好,太叫人惶恐了!
说到这,诸位可能会不高兴:
你叫我勤奋一些,我勤奋了,你叫我坚持,我坚持了,特么的你现在叫我憋坚持了,这自打嘴巴的声音可响彻云霄了啊!
不错,在未来未来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走的是死胡同还是阳关道,做出的决定只能是概率事件,但这不代表不带脑子往前冲啊,也要选择概率高的事情来坚持是不是?
怎么提高概率呢?起码要有理性分析啊!
要知道任何人的认知都会有偏差的,只是大小多少而已。要缩小认知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偏差,就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和更理性的判定。
最起码你所坚持的事情是基于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的,是自己擅长的吧!
譬如:一个人只有一米四却一味坚持着要做职业篮球手,不现实吧!锻炼一下身体就得了;
又譬如:像我这种小学英语水平的小写手却坚持要写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级英文长篇巨著继而流芳百世,那不是自取其辱么……
这不是坚持,而是“理想”的自我“凌迟”好不好。
于商业而言,要对是否坚持做出理性的判断,最科学的方法无疑是做数据统计。
我大学时有一个师兄很喜欢做买卖,读大学时就做过大大小小的买卖,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位是师兄是物理的,数学极好。每次做生意他都会进行估算:譬如搞集体包车,他就利用同班同学回广州人数的比例,估算出全校学生回广州的人数,再算上前期报名人数的比率,算出总乘车人数,来估算有无赚钱的可能,以及大概可以赚多少。
这位师兄毕业后做了老板,做得挺不错。
我们编委做行业研究报告,也必须收集数据,没有数据支撑的报告是纸上谈兵,是YY的分泌物,是不及格的。
专业研究(咨询)机构做的研究报告很贵,就是因为里面包含了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经得起推敲的,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的。
网络时代,大数据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凸显,也是这个原因。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我就帮某厂家的一款练字产品第九维度磁场感应练字板做市场分析,期间就找了很多的数据进行市场分析。
这款产品是用来练字的,很有特色,可以说独一无二。针对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学龄儿童,大中小学生等,当然成人也可以用,那就要寻找相关的数据做一个市场估算,如人数,年龄层,消费力等……
所幸现在网络发达,基本上任何产品都可以销往全国,所以数据可以来源于一些官方发布的统计,而不用局限于小地方的数据(地方数据反而难获得,通常需要自己亲自采集)了,这是一大好处。
当然了,教育市场前途无量,这个产品是很有前景的,现在已经开始找代理经销了。
有了数据支撑做背书的坚持,也就更有意义。
总之,驱动力可以有,而且必须有,否则人会拖延怠惰,耽误时间,浪费生命;
坚持可以要,而且一定要,但是方向不能太偏,否则会南辕北辙,也把人生生逼成了偏执狂;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说过: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不一定知道,但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道路上,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放弃也是一种勇敢,不要为了坚持而坚持,更别把“凌迟”当坚持,毕竟时间是最宝贵的,它一去不复返。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请睁大眼睛,看清楚脚下的路通向何方。祝诸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