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原创)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例如:春节,要吃饺子放鞭炮;元宵节,吃汤圆耍龙灯;清明要上坟祭祖;八月十五吃月饼等等各种习俗!

中国民俗学界或民间文化界一直在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概念。

而现在流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就是指以往我们所熟悉和研究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的概念是相同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