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电影之《美丽心灵》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这句话是形容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的。他是个名符其实的天才,念研究生时便发明了著名的博弈理论,却在30岁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终其一生与之相伴,最后他通过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被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传记电影《美丽心灵》正是根据约翰·纳什的真人真事所改编。

整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患精神分裂症后幻想出来的3个人物,分别是室友、特工老大和小女孩。从心理学角度看,幻想出来的这3个人物其实都是他自己,代表着他不同的内心状态和期待。

为什么他会幻想出不同的人物呢?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自我内在冲突剧烈,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过大,为保护自我系统不会崩溃死机而应急启动的。

影片开头就能看出他是个极其敏感、自卑、想要证明自己的人,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另一方面又担心他人会超过自己。这种提心吊胆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输给同学一盘棋都让他失态。在他心里,他极其在意输赢,极其想要证明自己。然而,现实却不能如意,同学的研究成果在他之前,而他的原创理论却迟迟无法完成。于是,他内心的自我开始不断撕扯,理想自我猛烈地攻击着现实自我,为何你不能做的更好!于是约翰幻想出了室友、特工老大和小女孩三个人物,来为濒于崩溃的自我系统打补丁。

这三个幻想出来的人物对约翰的意义何在,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状态和期待呢?

室友与约翰性格反差极大,不同于约翰的内向紧张,他开放随性,与约翰相见第一面时就是宿醉,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却相处融洽。这位室友其实就是约翰幻想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跟现实自我性格相反,这说明约翰对现实自我的性格很不满意,渴望自己是个开放随性的人,但又苦于难以改变,于是就把渴望成为的这个自己以室友身份幻想出来,他作为室友可以一直陪伴左右,以便在他苦恼困惑时给他鼓励和帮助。

特工老大这个人物形象,是约翰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为了满足那个极力想要证明自己的理想自我而幻想出来的。通过幻想有这么一个特工老大,秘密地给他安排各种特工任务,约翰感受到自己对于美国甚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是个需要拯救世界的superman。

而小女孩这个人物,我想应该是小时候的约翰自己,在他的内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小女孩。她因父母车祸去世成为孤儿,她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影片中的约翰也是没有家人,是个孤儿,想必肯定是缺爱的。他幻想出这么一个小女孩,并且还十分疼爱她,其实他是通过幻想来疼爱那个小时候的自己。

分析到这里,突然觉得约翰和觉醒者很类似,都能看到不同的自己。只是约翰所看到的自己是被改变了身份的,是被他认为真实存在的,是会影响到他正常思考的,这些幻想人物是他无法协调内在多个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他也因此被这些幻觉所控制。而觉醒者也是看到不同的自我,看到不同自我背后的思考行为模式,并尝试去协调不同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把他们统一到一支部队里和平共处,并朝着共同目标而努力,有意识地去整合不同自我,而不是受不同自我所控制。

最后,约翰通过协调整合了他所幻想出来的不同自我,让他们与现实自我和平共处而逐渐恢复并获得诺贝尔奖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小受到的教育与自己的性格让我不喜表达,本以为把要做的东西做出来放在那里就行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人们自然看...
    唐御阅读 786评论 0 1
  • 若无新月起落, 怎忍夏暑寒凉。 该丢下的因人而异, 丢不下的也不过自欺欺人。 也许我不理解海棠的寓意, 还好我能渴...
    说一声感谢阅读 428评论 1 6
  • 这个话題想写很久了,今天总算找到机会了。 几个月前,回想起之前聊的话題,好像都在说人情世故之类的话題,然后突然觉得...
    慈觉阅读 266评论 1 1
  • 自甘堕落再一次 把推理发挥极致 我们禁得起 几次诚实 与其被牵绊挟持 反目成仇都胜过 若无其事 背叛自己的意志 苦...
    秋卫阅读 404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