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拆|黄有璨:从内容“调性”的落地到UGC生态的搭建

如果宏观一点看,“内容运营”要做的事,其实就是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撰写、编辑、组织加工、外部渠道传播等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进这个过程的发生。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持续关注并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等。

而拆分到具体和微观落地的层面,关于内容的运营,可能有一个优先级和权重最高的事情,是你需要优先解决的。假如它没有解决好或者没有想清楚,你会发现,哪怕你做了N多的内容,且这些内容也都还不错,你仍然很容易事倍功半。

这个事情,就是内容的“定位”和“调性”

本文仍将采用结合拆书帮RIA拆书法及系统化学习的APMB架构来进行拆解,黄有璨的《从内容“调性”的落地到UGC生态的搭建 》一文。

APMB架构

APMB架构背后的本质是: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策略;只有有正确的策略,才有正确的衡量;只有有正确的衡量,才有正确的行为及流程。这里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错误假设下的策略行为及期完善后的策略行为。

内容调性

I:复述

好的内容运营,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内容的“定位”和“调性”。立足长远,内容的定位和调性则是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

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这个调性被成功树立起来,你就可以在用户心目中牢牢占据到一个位置,并进而大大降低你以后要去建立用户认知的成本

如何规划“定位”和“调性”,以及将调性建立起来?

首先,是内容定位及明确你的内容边界(如: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其次将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你必须要给自己的内容调性找到显著的不同和差异所在,并将差异点标签化。找差异,其实逻辑跟一个品牌的定位是高度相近的——市场上那么多同类的品牌,要让我记住你,能识别到你,你必须拥有一些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差异性。人们记住一个东西,永远是因为它的“不同”。

第三,你要落地到实处找到具体的发力点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支撑起来的,如果想要把“调性”这种东西落到实处,你最好先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A1:激活经验

以三节课公众号为例,他的定位及调性如下:

定位:三节课是一个只关注产品与运营的、有温度的微信公号

内容边界:

只关注各类产品和运营的真实案例,只关注我们认可的一些成体系的方法论,以及也会一并关注产品人运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除此之外,模式、融资、一些比较碎片化和零散的东西等,都不是我们会关注会去谈的东西。

标签:三节课的微信公号设立了“原创、有实例、有态度、有情趣、有温度”这样几个标签。

系列化行为:

原创。我们的内容90%以上都是原创;

有实例。我们60%以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产品&运营案例分析、评论和方法论输出;

有态度。我们总会在我们的内容中持续强调和输出一下几个态度——“言胜于行”、“不性感,毋宁死”、“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有情趣。我们时而会有10%-20%的逗逼趣味内容;

有温度。我们偶尔还会有点人文关怀式的内容。

A2:拆为己用

比对笔者运营的“思维研习社”公众号,过去虽然在定位上有一定的思考,但是没有具体化。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本文的方法来做梳理。

定位:清晰思考+,内容核心目标在于基于清晰思考打造指数级成长的方法论。

内容边界:

基础领域:清晰思考及基于清晰思考衍生的系统化学习,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复盘等个人成长的关键课题;

专业领域:采用清晰思考+系统化学习方法,系统化的拆解文案(如李叫兽y文案),运营,社群营销,产品等关键领域。

标签:清晰思考/系统化学习,指数级成长

系列化行为:

清晰思考

清晰思考的系列化文章;

在个人成长领域,定时输出基于清晰思考的应用文章;

基于清晰思考的运营活动。

系统化学习

系统化学习的系列化文章;

在关键专业领域,定时输出基于系统化学习方法的拆解文章;

基于系统化学习的运营活动。

总结:

内容运营的核心,既要立足将来,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又要立足现在尽一切努力促进内容的被消费,好比绞尽脑汁地写好一篇搞笑的段子,让人看完后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立足将来关键是基于内容的定位和调性产出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