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时空人类观察日记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两个无名的僧人,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 史铁生

(一)命运的羁绊

(插录一段阿way和kk在车内的对话)

“你说人生是不是很奇妙,两个此前毫无交集的人就这样无征兆地相遇了,更巧的是这两人生日只差一天”

“那你相信这样一种理论吗,一个人是会对跟他长得相似的人产生吸引力,也就是所谓的前世‘夫妻相’吸引力法则”

“那你是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吗?”

“倒也不是,但从镜子正面的某个角度看确实很像”

“谁跟你讲的这个说法判断?”

“暂时还没问过其他人,是我自己内心的直觉判断,如果你不信的话也可以拿我们照片去问下身边的熟人”

从高楼往下看,两个人从两个方向的转角处往中间走,因为被转角挡住了,他们不会知道10秒后会遇到对方,但因为你站得高你就比他们多了10秒后他们会相遇这个信息

就好像一本书有100页,第一页和第100页的事情都是写好的,同时存在的,只是你看第一页的时候,不能同时看第100页,于是我们加了一个概念看第一页就是现在,看到第100页就是未来。又或者有无数本书,代表了你所处的无数个平行时空,写满了你的各种可能,所有的剧情和时间都是同时存在的,等着你去随机解锁其中的任何一个剧本,另一方面也能解释所谓的命运羁绊存在。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结尾写了这么一句“人生究竟是为了追求什么?还有什么比拥有高智商更重要的事。最终我们都需要爱和被爱,需要理解和被理解” 爱和理解是贯穿所有人一生的融合课题,而情和欲又似乎是另一个角度的分离课题,很多人穷其一生也研究不出所以然,困顿于概念迷宫之中无法逃离。

在我的角度看来,命运总会给你相似的残次品,直到你做出不同的答案,才会拿出真正的奖励

(二)年轮的同轨与离合

“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3月末在成都离开酒店的最后一晚,我关闭了所有灯光,呆坐在沙发前望着落地窗对面的万家灯火发呆,在那一刻似乎才意识到自己是一直处于漂泊游荡的状态,从18岁成年至现在从来就没有找到那个所谓足够安定的目标。每当身边的人问我对于是否确定留在当下这个城市的想法,我始终给不出确切的答案,我无法确定未来又会跟随命运的选择去到哪个城市,不断的旅游观光好像都是在麻木自己,努力去说服自己走出不愉快回忆的困局。初到成都时充满了好奇和惊喜,在接下外派任务的那一刻本就是奔着旅游散心去的,“反正我也没什么在乎的人,去哪都可以”,看似轻描淡写的谈话回应,实则背后隐藏了些许悲观主义的无谓挣扎。人生年轮步入将近三十的同辈人都陆续成家,似乎这些所谓组建新家庭的幸福时刻始终与我无关,手机屏幕背后的我像个冷血动物一样面无表情地刷动着最新的朋友圈动态,无异于充当这些同轨年轮的离群点角色,越长大才越发现我们曾经在每个关键节点所做的那些选择潜在影响了各自前行的轨迹,最后渐渐地形同陌路。我甚至开始困惑,是什么样的经历造成了这样的悲观主义思想,也许是很多次的挫败感,也许是很多次努力建设的信任感被颠覆的痛苦,对比起如此的种种经历,那些充满快乐和希望的瞬间真的如泡沫一般短暂。

转眼间已经在出差工作的节奏中度过了大半年,2025的这前半年一直都是在多个城市流浪漂泊的状态,又或者说是另一种寻找人生答案的形式,在旅行探索的途中尝试与一个人的内心和解。分派到新城市的时候,前往候机楼那一刻总是充满期待感,而每一次飞回常驻地的时候又会变得极度空落,很害怕回到那个虽空阔却毫无人气的公寓,事实是没有人会在那里等待长途旅行的我归来。许久不住的公寓欠电费停电、独自飞回深圳提车的时候却找不到愿意陪同的朋友、等不来生日祝福的时候只能独自吹蜡烛等等,日常中关于渴望settle down的那些时刻还有很多,每每经历这些过后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对周边的一切奢求的过多,它就像一道无解之题。

“野生动物的生存模式 才是地球生命的真相,我们人类因为文明高度发达,想要的太多,已经忘记了,只要能满足生存,就可以躺在河边晒太阳了”

(三)人性的多面体

“生命到这个地方就不再有奇迹出现,剩下的就是和时间作斗争的一种庸常人生”

无论是亲情、爱情亦或是友情,所有这些我们曾经视为珍宝的感情一旦牵涉到金钱和利益纠纷,好像就慢慢开始变质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从小到大都有耳濡目染过身边人在这方面的种种故事,仔细探究后又时常惊叹于人性的多变复杂度,或许人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组合体,而我也总是习惯于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经历的事情。

五一假期那会我们一家人去了广州和外婆吃饭,正如母亲所预料的那样,在饭桌上的外婆说起近况已是满眼通红,这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见到她这样的窘迫表现,印象中那个强硬的外婆似乎开始妥协于现实,在二姨的施压下外婆只能去养老院度过晚年。

我细声问旁座的母亲“那同在广州的三姨呢,她也不愿接外婆去家里吗” 母亲用很轻蔑的语气说了句“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家的特点,吝啬且挑剔”

我能看得出来外婆对她的二女儿是爱恨交加的状态,曾经拼尽全力托举她去到广州读书,赶上了改开的时代红利赚取了第一桶金,可后来的事证明了单纯的人性就是这样慢慢被金钱腐蚀的。外婆说在广州住的前面几十年很快乐,但谁又能确定那是不是二姨对外婆的伪装施舍。(说句题外话,二姨的很多故事是可以当做小说素材的,包括她对母亲的忘恩负义表现、舞会上初识前夫、离婚后跟初恋搞破鞋等等,无一不印证了多变的人性)

“原本上一辈的恩怨是没必要留到下一辈的” 但人性的复杂度太难预测,长大后的我们很难再以孩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人总是要经历一些不同的苦和真实的人性,生命才会被打磨得更加圆润光滑,体验人生,好似你旅游,也不一定只去发达国家一样,但去落后地方,就做好保护措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