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种表现手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多情善感的文人墨客而言,万物有灵。和人类一样,它们有品行,有情意,有思想。“花溅泪”、“鸟惊心”、“好雨知时节”,“松柏有本性”……在文人笔下,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也充满了喜怒哀乐。
但实际上,真正有情的还是“人类”本身。这些文人墨客性情各异,品行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自然要托的“物”也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个“物”,不同的诗人词人,表达的情感和志向也是不同的。例如梅花,有人喜欢它的香气,有人喜欢它的颜色,有人喜欢它的习性。
今天,笔者与大家分享一首伟人的经典咏物词《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最是豪迈乐观,足可超越陆游,值得人们反复品读。此外,它的意境之高可以说独步古今。全词如下:
卜算子·咏梅
(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作于1961年。当时,新生的中国正经历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大量减产、边疆局势不稳、国际关系动荡不安等等。面对这些困难,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依旧不改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大家战胜困难。
该词虽然借用了陆游《卜算子咏梅》的原调原题,但表现出来的意境却与其截然不同,很是豪迈乐观。词人将梅花的自然美与革命者的品性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写得豪情万丈,振奋人心,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首词完全可以说超越了陆游。
陆游笔下的梅花孤傲、凄苦、落寞,但此词塑造的梅花却坚韧不拔、乐观向上、鼓舞人心。词作上阕描写了梅花凌寒开放的俊美身姿。首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借季节的交替来赞扬梅花的品性:暮春时节,梅花凋谢,在风雨中送走春天。一转眼,寒冬来临,梅花又在飞雪中吐露芬芳,迎来春天。
这两句对仗工整,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它借梅花春天凋落冬天开放的习性,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紧接上句,更进一步地赞美梅花在恶劣环境中勇敢开放的精神。
其中,“悬崖”、“百丈冰”,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再现了梅花开放环境的恶劣。如此,而后的“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显得醒目夺人:梅花不仅能够在十分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还开得如此俏丽,真是铁骨铮铮,令人敬佩。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是诗人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化身。
词作下阕主要描写梅花的精神风貌。首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紧承上文,写梅花悄丽无比,在寒冬之时开放,就像是春天的信使,预报着春天的到来。一个“俏”字,连接上下阙,浓缩了种种生机和气节,引人遐想,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梅花的精神品貌。
而词尾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一句是写梅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还有崇高的精神。大地春回,处处繁花似锦。此时,梅花身在花丛中也舒心地笑了。一个“笑”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花谦逊、豁达、勇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极大地升华了词的境界。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坚决主张北伐。但不幸的是,他一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又屡屡受到朝中主和派和投降派的打压与攻击。最后,诗人在壮志未酬的悲凉中凄然长世。而这首词正是陆游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
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词人以梅自比,表达了自己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令人敬佩。但是,他眼中的“梅花”不过是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无奈悲叹罢了。而毛主席眼中的“梅花”即有陆词的傲岸不屈,又充满革命者的豪迈乐观与无私奉献精神,更加令人景仰。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