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了,心脏病都复发了两回。明明可以很快完成的作业,他们非要拖很长的时间,习字册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一课,补充习题需要两节课才能完成一课,还有部分尾巴清不掉。开始想念我原来的学生,一节课可以写两课的,而且正确率还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基本不用多讲,就像考试一样。现在稍微难一点的题目都要讲,但拿上来批依然错误百出,真的印证了那句老话:一届比一届差。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校需要检查的作业还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那么课堂讲的时间相对需要浓缩一点,否则我的进度永远都赶不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借助学生的好书推荐《昆虫记》引入法布尔。
介绍法布尔
读课题,作者想表达什么?
二、理清脉络
1、读文章,理结构:总分总
学习开头结尾(着迷、痴迷)
2、围绕中心,文章讲了关于法布尔的哪几件事?
学习概括故事内容(要简洁、完整) 读出详略。
三、学习用词
1、围绕两件事写批注,你从哪里看出他对昆虫的着迷、痴迷?
抓住关键词、标点等。(培养能说一段话)
主要生字词教学:
读音:栖。字形:察、纺。(根据课堂情况而定)
2、区分着迷、迷恋、痴迷
四、分析课题
为什么以此为题?(学习给文章拟题、教给答题方法)
【反思】
1、内容的概括需要方法
开头结尾两小节找出关键的句子,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
中间的两件事则不能用这种方法,需要抓住主要的人物做了什么事情来说。但是第二段的概括学生很容易先说父母干活,因为第二小节的确讲到此事,可是这不是主要内容。因此教给学生先说主要人物,法布尔做了什么?去抓纺织娘。后果呢,父母找不到很着急。于是,只要把这些信息连成一句话就可以说完整了,而且很简洁。
为了简洁,我控制他们概括的字数不超过30个。
最后总结概括方法:主要人物的事情要先说,次要人物也不能掉,去掉无用的修饰词,尽量简单明了。
当然还有很多概括段意的方法,我没有交给学生,这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明白。就如学游泳一样,必须在水里学才有用。
2、批注的语言需要方法
今天发现学生的批注语言过于啰嗦,而且只会两种方式:一是如果他没有这样,会怎样。如抓住“鼓鼓囊囊”,如果不喜欢就不会抓那么多放在口袋里了。二是展开想象,增加故事情节,如有的孩子抓住“花丛”,想象花茎上有刺,他是如何不怕困难坚持下去的。
我想起开学初教11课时教给他们的方法,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需要拿出来再读一读。
关键字词的简析、标点符号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深刻道理的启示、人物特点的突显、展开联想的方式、写作特色的剖析、疑惑不解的思考。
3、问题的回答需要方法
着迷、迷恋、痴迷意思差不多,在文中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这样的回答,需要两点,第一,先要回答不能调换;第二再回答为什么,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点:其一解释这三个词语的不同之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也是逐步加深;其二这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的,只有在不断接触的过程中才能从着迷逐渐演变成痴迷。
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
先要结合文章内容谈:文章多次写到这一细节,他把昆虫、贝壳、小石子等装满自己的衣袋,这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其次谈谈反映出人物的什么特点:能充分体现出法布尔捉的昆虫多,对昆虫的非常着迷,这也是他成为昆虫学家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