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算关税账,中国在改全球规则:“被动反制”如何悄然颠覆美元霸权?

随着肉眼可见国力的提升,在四月份老美发起关税战的9天内,中国对等反制措施如闪电般推出,精准打击美国能源、农业、科技等核心领域,展现“以牙还牙”的强硬姿态。这显然是有备而来啊。但也有人会疑问,我们似乎每次都是被动挨打,为何中国始终未主动发起这次全面关税战呢?这一选择背后,是历史基因、现实利益与国际博弈的复杂交织。本文将穿透表象,剖析中国“被动反制”背后的六大战略考量。

01历史基因:从“师出有名”到“被压迫者的合法性”

即使是“关税战”,也是包含一个“战”字。

而翻开中国的史书,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内外冲突。从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到宫廷里的明争暗斗。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战”的百科全书。

其中有一点,若要战,“师出有名“是一条重要准则,如外交部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反制是被迫之举;贸易战,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

所以,反过来讲,主动发起关税战,则易被西方媒体塑造为“侵略者”,授人以柄。而被动反制,则占据道德高地。

比如,中国通过WTO起诉、发布白皮书等方式,将自身定位为“规则捍卫者”,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高下立分。

所以,这一局的舆论战,关于先手和后手的问题,胜负已分。

02经济结构:全球化红利的“双刃剑”

主动发起关税战,对一个对美总体贸易顺差的大国,是不明智的。因为作为全产业链工业化国家来说,我们是WTO框架下的受益方。

从产业链深度绑定上看,中国机电产品占对美出口62%,美国在华企业年销售额7000亿美元,远超对华出口额。主动切断供应链无异于“自损八百”,而反制则迫使美企游说政府让步。

也就是说,要把国内美企或外企的矛头,引导向外而不是自身。

此外还有贸易的隐秘依赖情况:包括美国通过知识产权、文化输出(如迪士尼、好莱坞),它们每年从中国收割超千亿美元利润,中国若贸然攻击服务贸易,可能引发国内产业动荡(如操作系统替代成本等),不利于国产替代的平滑过渡。换句话说,我们的国产化进程还需要时间。

提到国产替代率,其实国内布局已久。比如在芯片领域,

成熟制程芯片(28nm及以上):

国内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扩产迅速,2024年产能预计占全球成熟制程的25%-30%,自给率可达50%以上(如电源管理、MCU等)。

先进制程(14nm及以下): 受EUV光刻机限制,中芯国际N+1工艺(等效7nm)良率仍待提升,先进制程自给率不足10%,高端手机/AI芯片仍依赖进口。

存储芯片: 长江存储(NAND)与长鑫存储(DRAM)合计占全球产能约15%,国内自给率约40%,但高性能产品仍需进口。

设备与材料: 光刻机(上海微电子28nm DUV已量产)、刻蚀机(中微5nm)、大硅片(沪硅产业)等关键环节自给率约20%-30%,光刻胶、EDA工具等自给率不足10%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2025年芯片自给率目标为70%(以产值计),重点突破成熟制程和关键材料设备。

以芯片为例,中低端国产化相对乐观,而高端芯片以及还有卡脖子的技术环节没有突破。所以,不能自己先放“关税战”的第一枪。

03战略耐心:用“时间”瓦解“霸权”

除了国产替代,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外,美元霸权的瓦解,同样是这个逻辑。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渐近式的瓦解方式的呢?

从中国加速减持美债来看,近一年已抛售4000亿元(截至2025年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存量为7843亿美元)。

同时,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目前已经覆盖180国),直击美国金融霸权的根基。可以说这种“钝刀割肉”比关税战更具杀伤力。也让其他国家在更多的国际贸易活动和交锋中,看清人民币的生命力价值。

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就是采用”被动反制”策略,为中国半导体、新能源等“卡脖子”领域争取时间。2025年芯片研发投入5000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至2027年等政策,显示中国更关注长期技术突围而非短期贸易得失。

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教员的“论持久战”的思想还是更深入人心。

04国际秩序:多边主义的“合纵连横”

说到我国的朋友圈,就不能不提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精准经营。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8%,东盟占外贸比重超50%,形成“去美国化”的替代市场。

而主动发起关税战,则可能破坏这一布局,而反制则可争取发展中国家支持。所以说关税战,首先应该占领舆论制高点,师出有名,然后才可以引发良性的连锁反应。

另外,绿色贸易的规则重构方面:中国光伏、电动车占全球产能60%-70%,通过绿色产品输出掌握气候议题话语权,将贸易战转化为“规则制定权”争夺。

所以,从我国倡导的贸易多边主义来看,关税战并不是重点,因为它只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我们侧重点在于朋友圈和产业化的长远布局。

05国内治理:“压力测试”与社会稳定

关税战一旦打响,作为出口大国的我们,影响肯定还是有的。而且基本都是产业链上的普通百姓。这就需要对国内舆论场的风险,作出有效管控。

比如我国外贸产业链,就直接或间接关联2亿就业人口,主动出击可能引发行业恐慌。

而被动反制,则可借助“民族情绪”有效地凝聚共识。这一点,自关税战以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官媒频频发声就能看出来。

你看看国漫《哪吒2》票房破百亿、国产电影压制好莱坞就能看出来,从一部动漫到“文化自信”的象征,这就是从舆论引导而达成共识的重要性。

当然,国内政策工具箱,还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实际上看,中国反制手段远超关税,包括出口管制(稀土)、不可靠实体清单、法律诉讼等,形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非对称优势。

我们的工具箱里面货很多,也是我们不急于一时,进行主动关税战的重要原因。

06美国内耗:等待对手“自爆”

关税战发动以来才几天,特朗普的“政治秀”就有点演不下去了。

你看看美国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反对声音不断。

中国进口大豆反制,美国大豆被巴西大豆替换,美国农民怨声载道,农业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基本盘,如此内部矛盾恐令美政坛生变。

关税反制,导致美零售业成本大幅上涨,多地的民众消费者已经走上街头抗议。昆尼皮亚克大学、领航者研究中心等民调显示,55%的受访者反对加征关税,59%认为美国经济恶化,62%担忧个人财务状况。

民主党和智库提出批评。指责特朗普“实质是对美国民众征税”,损害中产阶级利益。

欧盟等经济体提出对等反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若谈判破裂将对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征收数字服务税,并扩大贸易战至服务领域。加拿大、墨西哥等反制:宣布对美农产品、汽车等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称“关税战将导致双输”。

马斯克等美企代表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质疑。

加州政府起诉联邦:加州州长纽森于4月16日以“滥用关税政策违法”为由起诉特朗普政府,批评关税导致股市震荡和经济损失。

还不止于这些。目前最重要的美国国债的问题,24年国债利息支出高达1.1万亿,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5.85%。这才是美国目前的燃眉之急。

所以,中国只需保持定力,等待美方内部矛盾爆发,静观其变即可。

07这是结尾

中国的“被动迎战”,恰如古代兵家“后发制人”的当代演绎——它绝非怯懦退缩,而是将千年谋略融于现代博弈的精密推演。从西周“吊民伐罪”到今日捍卫多边主义,从耿恭“斩使立威”到精准反制美国关税,

从短期看,承袭“师出有名”的伦理基因,将反制转化为全球治理的“道义标杆”;以对等反制维护即时利益;

从中期看,借势推动产业升级与去美元化;用“钝刀割肉”替代“正面硬刚”;

从长期看,则可重构“非美国中心”的全球秩序,借被动反制,倒逼规则重构,让“人类命运共同体”逐步稀释“美国优先”。

正如围棋高手,从不纠缠局部厮杀。

中国正以五千年的战略定力,在全球化棋盘上,悄然完成从“规则接受者”到“秩序定义者”的蜕变。而真正的赢家,从不急于落下第一子”——这或许正是中国给这个躁动时代最深邃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