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妈妈念叨着,大人活着是为了孩子们这种言语中成长起来的。这不是妈妈的原话,更不是她的本意。而是一辈子又一辈子传承下来的“治家宝典”中的金句。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孩子需要的喜欢吃的东西,父母统统不爱吃。于是,事事孩子优先。孩子们在家,一日三餐都要认真去对待。如果孩子不在家,父母亲连饭都不做,吃口馒头剩菜凉菜咸菜就是一顿了,也就是自己一个人将就就可以了,无需麻烦。
父辈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对自己可以将就,必须爱孩子,对孩子要倾其所有。
如果作为父母真的甘愿让孩子们的幸福建立在他们吃苦受累基础上,他们就不会说出为了孩子而活的“埋怨”了。所以,这种思想的父母亲活得憋屈。与此同时,孩子们还被父母告知存在的意义是光宗耀祖,出人投地。弄得孩子们也是为别人而活,活得也是内心空空如也。
为何要把自己吹捧起来,把人的自私和人性之不堪都隐藏起来,把自己说得好像很伟大,这实在是没有看明白人性。
爱自己与爱孩子一样就不是好的父母亲了吗?孩子们不为别人期待而活,只为过上自己希望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可以吗?
就大大方方地直视人性,好的坏的,都全盘接纳。
对别人是竭尽全力的讨好,为何到了自己就要将就?如此下来,留给自己的是委屈。一个内心充满委屈的人,如何可以把人生这台戏演得潇洒尽兴呢?
仁慈和道德有存在的有益价值,自私和嫉妒也有存在的积极意义,相互制衡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这次宝儿回来,我又说大道理了:“宝贝,妈妈有2个宝贝,一个是你,一个是我自己。你长大了,我是你老子,你不要等着我伺候你,你要想着适当的时候伺候我。在我的心里,我自己这个宝贝,此时此刻才是最重要的,你也要爱惜她。听明白了吗?”
宝儿笑着答应了。
果然与我一起的时候,晚上按点睡觉。而不是之前在学校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睡觉。
昨晚我大致给宝贝讲了宗大公主的一些事情,真假不说,是非常励志的。
作为女人,必须学习宗公主做大女主、创业和拼搏的做法。她不需要任何外界的施加,她自己拼搏、创造和改写,本身就闪闪发光。那些束缚在女人身上的枷锁,道德绑架啥的,还有低认知的固定化思维,在她的世界里不值得一提。
我突然想到一句很过瘾的话:老娘生来一个人,死也是一个人,此生不对自己最好,还图别人对我好吗?鬼都不信!
我对宝儿说:“你必须时时对自己好,敢于对自己好,坚持对自己好,智慧对待自己好,别人才可能对你更好。所以,你真的要学会去善待自己。对自己不许将就!这不是自私,这是清醒。”
宝儿只是听着,似乎也是认可的,只是并无明确积极的响应。希望她可以越来越会照顾自己,永远不因为外界对自己将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