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笔记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人们并不了解他自己的表达方式,仔细观察,他们也无法隐藏真正的自我。

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来了解他的人格,而是要通过他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来解释他的人格。

“他为何这么做?”会告诉许多真相。

~摘选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即使一颗植物可以预知未来,对它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

即使植物已经预料到:“一会儿将有人走过来,踩到我的身体。”

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结果仍然无法改变。

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

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罪犯都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至少比警察聪明。

罪犯们不觉得自己在犯罪,因为他们对外在、对别人的理解不感兴趣,他们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

促使他们对外界不敢兴趣的原因,来自于他们对外界的恐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

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

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然而一个人对外在,对社会他人的兴趣是需要培养和练习的。

那些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有许多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课题的胆小鬼。

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为发条而成就丰功伟业的人。

自卑情节严重者,当别人问起时,他们会否定自己下意识的自卑,表现自己的优越。

所以,越是炫耀的事情,往往是其自卑的深处。

其实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

无论看起来多么优秀的人,多少都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目标未达成,当然就会有自卑感。

怀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态不健全,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不是我们被限制,让我们不能做

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选择不做。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

闭关.客观诚实的面对自己.早安[微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