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粽香,岁岁安康

网文转载

        时光的脚步昼夜不停,它不辞劳苦领着人们前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吃龙舟饭、拴五色丝线、佩香囊、食粽子与咸鸭蛋。

        我的家乡主要是挂艾草,食粽子与咸鸭蛋。

        艾草不必买,家种的有,野生的也有。 

        咸鸭蛋,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准备,蛋白有特咸与微咸。

        每当金黄的油慢慢地从蛋黄里滴出来时,孩子们的口水就开始打转,一不小心,掉了出来。

        大部分小孩都喜欢吃蛋黄,蛋白留给大人们吃。

        相比做咸鸭蛋,包粽子要复杂得多。因为这是一项“技术活”,很多人都不会做。

        老家,端午节前一两天包粽子。一两百个粽子,一个妇人忙不过来,邻里相互帮忙。

        我的任务最简单,只要把一篮子刚采摘的绿油油的箬叶,提到河里或者塘里去清洗,轻轻刷去箬叶上的灰尘,剪去叶柄即可。

        糯米浸泡了,干笋叶也均匀地撕成几片,箬叶静静地等待。

        可以包粽子了。 

        首先选择两片(也有用一片的)大小相似的箬叶,重叠在一起,对折成圆锥形,捏紧不松动,再往里面盛满糯米。

        接下来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般左手拿着装满糯米的锥形箬叶,右手迅速用箬叶盖住糯米。双手配合,立即把一个锥形变成鼓鼓的四角形。手还是不能松劲,否则糯米很容易露出来。

        最后用干笋叶做腰带,打几个圈,用力拉紧,打结,一个粽子包好了。

        我大约十一二岁时,学会了包粽子,主要第二个步骤,太考验技术。

        老家的习俗,奶奶那一辈,包粽子都有母鸡带小鸡。于是大箬叶与小箬叶分别成了母鸡与小鸡的衣裳,一挂大约二十个的粽子,就如奶奶养育着七个子女,还有一大伙孙辈,大大小小的,热热闹闹的,紧紧依偎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包粽子已没有这种习俗与乐趣了)

        每逢过节,土灶与铁锅就忙得晕头转向。

        晚饭后,铁锅又接到了重任,把所有的粽子交给它,浸在井水里。

        灶台里,几根又粗又大的木头冒着浓浓的火光。渐渐地,锅盖上升起一团团烟,水沸腾了。(这种情景令我一生都在回味)

        大约一小时后,淡淡的粽香味弥漫于整个厨房。

        睡前,粽子基本八成熟。再往锅里加适量的水,柴火也添足。第二天早上,总能吃到又香又软的粽子。

        一锅粽子,一部分送亲戚,剩余的全部自家吃,可以吃上大半个月。干活饿了,吃,也当零食吃。

        如今吃过许多粽子,甜的,咸的,黑乎乎的。

        可细细品味,还是老家的瘦肉粽与纯糯米粽,味道纯正,令人回味无穷。 

        如果把人生比作粽子,我愿意做老家的粽子,个头结实,朴实无华,没有多余的修饰。

        时至端午,岁月生香。年年粽香,岁岁安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7辑 浓情端午飘粽香 黄石市龚家巷小学小风筝班 2017-6-9 卷首语...
    木铧犁阅读 1,867评论 0 9
  • 老家潜山人喜好过节,形式简单,但讲究细节,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怀念。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过端午节了。农历五月初五,潜...
    北海北路阅读 437评论 0 1
  • 按形状分 一、北方四角棕 特点: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个头不是很大,为斜四角形,多以小枣、豆沙做馅,也可以...
    海棠果阅读 227评论 2 2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好词~ 龙舟竞渡 屈志从俗 食古不化 ...
    静语微文阅读 3,250评论 0 29
  • 对节气的到来,我的反应十分迟钝。要不是南方广州的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的提醒,我不会想到——端午,就这么穿过了芒种,...
    周世恩阅读 36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