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 子 的 成 长,父 母 的 修 行。
接上一篇
细说“哭穷”教育带来的危害
1 . 孩子会压抑正常的需求
如果孩子总是被父母以“没钱,买不起”等理由拒绝,他就会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开始变得“懂事”,会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们很穷,爸妈没钱,我不应该要求任何东西。”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孩子的正常需求也会被压抑,该有的东西不敢去争取,想买的学习用具不敢买,想要的玩具更是不敢向父母开口。贫穷意识会使孩子过早的成熟,甚至会使孩子产生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2 . 孩 子 会 变 得 小 气 、抠 门
父母经常对孩子强调“没钱”“买不起”,会让孩子变得小气、抠门,不愿意与人分享零食或者玩具。因为仅有的少量的物质或者玩具,是在爸妈“没钱”的情况下买的,来之不易,孩子会由于过度珍惜而拒绝分享。一旦孩子抠门的不良性格形成后,会对今后的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3 . 孩 子 会 变 得 自 卑、孤 僻
当班级举办集体活动或者同学生日聚会时,孩子可能会因为花钱而不去参加,“家里很穷,我交不起这钱”,“同学生日,大家都穿的很漂亮,送好的礼物,我买不起,还是不去丢人了。”爸妈经常“哭穷”,会让孩子有匮乏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4 . 孩子可能会过度追求金钱和物质
贫穷意识会引发孩子的自卑,同时可能也会引发孩子的奋斗心,发奋要超越别人。但就算超越了,长大后有钱了,贫穷意识依然会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孩子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对金钱的过分追求。
小时候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或者过分追求奢侈品,名包名表攀比着买,用以填补童年时期的匮乏感。
事实上,孩子的内心是富足或贫瘠,与父母的经济能力关系并不大,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即使生活不富裕,只要爸妈保持生活美拥有美感,不经常向孩子灌输“穷”的意识,孩子就同样能愉快健康地成长。
那我们该如何跟孩子谈钱呢?
尽 量 避 免 把 对 金 钱 的 恐 惧 和 匮 乏 感 传 递 给 孩 子
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甚至将金钱的维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不要告诉孩子,这个商品很贵,我们买不起。
√ 告 诉 孩 子 : 每个月都有预算,现在已经超预算了,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或者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
× 不要告诉孩子 : 家里没有钱,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学,才能赚钱养家。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你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
√ 告 诉 孩 子,要劳逸结合,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
× 不要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定 期 给 孩 子 一 定 的 零 花 钱
规定好零花钱的应用范围,比如告知孩子,以后想要买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买单。孩子想要什么的时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是教会他们去了解金钱,建立一些基本的理财概念和生活习惯。即使是孩子逢年过节时的压岁钱,也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暂时存起来,上小学后才开口始帮助他们学习使用金钱。
引 导 孩 子 树 立 正 确 的 理 财 观
穷和富都是相对的,相信作为家长的我们,有时会很怀念儿时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很穷但却很快乐。没钱买玩具,就自己动手制作;没钱买书,就自己抄书订起来保存,而现在我们赚很多的钱,却不如小时候快乐。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物质是一方面,精神层面带给我们的快乐往往更多。如果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可以尝试DIY,试着动手去创造价值。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经济不允许,也是因为我们想要得到DIY后的快乐和满足感。
即使我们的经济条件允许,也要让孩子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得到物质的回报,所以钱是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要好好地分配和珍惜。例如如果孩子想要买一双新鞋,但是孩子的鞋子已经够穿,可以和孩子协商:今年的鞋子已经够穿了,明年再买这双鞋子好吗?
致所有家长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