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老外写的一本科普读物《基因传》,销量很高的遗传类科普,只要有点生物、物理、化学知识的人都能看得懂,这本书只有章没有节,也就是一章内没有第一节第二节等,章内的内容分段来写,一段内可能有2000字,也可能只有300字,一段讲完一个内容或者故事,所以看这本书特别的轻松,看完一两个段就可以休息,如果还想看的话就再读一段,不想看或者没时间看就留到下一次看。不知不觉间就读到一百多页了,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每天都饶有兴趣的想着要去读一段。
这种读书的方法给人一种启示是:读书要分段读,不管是科普读物还是专业书籍,读完一段休息,等养好脑力以后,再找时间读下一段,逐步蚕食书籍,最终养成整本书的阅读!
分段读书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张弛有度,不累,完成一段后,大脑有点疲软,这个时候中断学习,好好休息,等大脑精力充沛后再来读书,效率比连续读书又高很多!二是对知识的消化比较好,会保持连续的兴趣。如果一天连续学习,吃进去大量的知识,一下子消化不了,接受的知识多而乱,大脑宕机,搞得自己兴致全无,再也不想再看书了。所以读书少吃多餐很重要,一段一段的间歇性完成,兴趣也会高很多!
对于科普性读物,一段读一两千字很正常,但对于专业性书籍,理论性很强,有的时候一两百字费解半天,一个公式纠结好几天,这个时候就要慢下来,理解透了再继续下段内容,哪怕一个公式理解好几天也行!反正要让自己在读书的时候保持轻松的状态,保持连续的兴趣,分段的读书,不要连续和大量的读书搞的自己很累和失去兴趣!
不光读书要这样,自己写文章也可以,一篇文章,写完可能要好几个小时,但生活中很难一次性集齐几个小时,这就需要用到分段的方法来写,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
但分段写,可能会造成内容的不连贯,写作灵感会中断,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先规划一个大纲,分成几个小点,分点来写,一个点两三百字,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写完一个点,这样就可以利用离散的时间来写一个点,几天写完几个点,那么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或者几千字的文章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了。因为每写一个点,都是在写作精力充沛的时候写的,不像连续写那么疲累,所以每个点的质量可以写的很精良,字数也可以写很多,字数可以从一千多字扩充到两三千字,每篇文章字数少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分段分点的思想其实就是化整为零,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阅读、学习、写作和研究。其实我们的工作会很忙,集中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学习、写作和研究真的不太可能,毕竟不是学生时代可以专心用来阅读等,所以能利用的只能是碎片化的时间。但话又说回来,碎片化的时间里,如果觉得很累,不想阅读、写作等,就不要去做了,挤占休息的时间,把自己搞得很累,再来搞阅读学习,是不提倡的!只有时间充裕了,精神充裕了,对知识有一种饿的感觉,就可以投入进行分段分点阅读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