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如我自己,呵呵,每周的007文章都是踏这最后一分钟交稿的,哪怕一周前就知道今天是deadline.
仔细缕缕这周的心理过程,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第一天: 昨天交完稿,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
第二天: 前天才刚写完,还有5天呢,继续追剧去。
第三天: 前两天都没干活呢,老板发飙了,赶紧加个班补回来。回家,直接洗洗睡
第四天: 有人来访/带孩子外出玩了,直接忘记
第五天: 呀,快要交作业呢,我这周写什么呢?教育?专业上的事?(抓耳挠腮)不如先看点书输入一下吧。结果,希望看书找灵感,但要么迷失在找书的过程中,要么沉浸在看书的快感中,依然丝毫不动。
第六天(倒数一天): 开始非常的焦躁不安,不想迟到脱后腿,可越焦躁越无法静心思考。而且这种焦躁带到工作中引发了不少小失误,需要弥补这些小失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第七天(最后一天)截稿日 20:00截止h
上午: 拼命的挤出几个话题,今天的急迫感很强了,匆忙利用午休时间写了一两小段,可是都不怎么满意,心想自己怎么写的这么烂啊
下午: 怀着无名的焦躁,后悔不早点开始,痛恨自己怎么这么笨的心情,人在心不在的工作,想着下班后要写完再走
傍晚: 孩子一通电话忍不住就放弃原有计划,回家陪娃去了。直到哄娃睡了,交上迟到红包,再开始匆忙写作。一篇上 千字文章,写完赶紧发送,也没来得及多看多检查两眼,更别说美观了。
典型的拖延症内心挣扎活动,拖到最后一分钟才行动,不好的结果是自然注定的。
学了大半年的得到各种课程,学会自我批判了,知道这里埋藏的真相。
之所以反复拖延,是因为内心深处一直在逃避,不知道怎么一步一步的前行,潜意识️总有一个完美的参照品,知道自己无法达就一直不敢行动,过多的看重结果,而非过程。
分解目标和步骤,分阶段的刻意练习,先给出“最小可交付产品”,把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这是从潜意识中克服一切拖延症的根本办法。
以007文为例,合理的分解目标是时间管理的首要条件。写作不是一次成型的事,更不是一个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在目标设定时就需要充分体现这个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先写出一份初稿,算是“最小可交付产品",然后不断的修改,完善,把思路不清晰的地方反复琢磨。
其次是不能为了纯写作而写作,写出文章不是目的,分阶段的刻意练习,逐步提高写作技能才是最终目标。当视角从一篇文章转变为一个技能的训练时,对自己初始阶段的容忍度就会提高,不再受完美主义影响,觉得自己和别人差距怎么这么大,从而自暴自弃。因为着眼的是技能的刻意练习从而提高,所以每次关注点就会在一个地方,如文章选题,布局,类比的应用等等。焦点集中了,刻意练习产生的结果就会更好。
拖延症患者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带️时间规划的流程图。把一篇文章需要的所有步骤,主选题,框架,主题阅读,初稿,提炼文章,修改,美工排版等都作出任务和目标的细分。利用OKR (objective key result)这一现代管理方法,写出每个小阶段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当然必须在有限时间框架下取得,毕竟写作不是我们可以用7*24小时梦全身心投入的事。)
分析完这么多,不知道能否治愈所有和我一样的拖延症患者,然后每个人都准时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