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友

在开始我的正式话题之前,我想再次感谢一个人,她是我的一位战友,简书ID为“Sandra阿甘阿甘”。

没有她,我根本不可能知道有“简书”这个软件,更没可能认识到这么多有趣且可爱的“简友”。

简友,这个词语熟悉又陌生,虽然我们隔着屏幕,素昧蒙面,即使在大街上擦肩而过也浑然不知,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简书确实是创建了这么一个世界,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世界里相知相遇,彼此惺惺相惜: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了解更多你从未涉及的领域,可以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热爱生活的简友。

今天早上,习惯性的点开简书,发现了10条互动消息,打开一看,原来是阿甘来了,自从她推荐我入驻简书以来,自己倒是“偷懒溜边”了,很难看见她出没在简书里,虽然很难见到她,她每次来都能带给我惊喜,都会认真阅读我的文章,每次都会给予我鼓励,让我感觉到温暖,也让我感觉到我确实是在一天天的进步。

我的粉丝数停留在“99”已经有几天了,我多想快点突破100的粉丝数,也很期待谁能成为我的第100名粉丝,不敢说您会在我这里收获什么特权,但我敢保证的是,我一定会在我的心里给你留下一席之地,当然前提是你的“一直欣赏”,而不是我的“一厢情愿”。

说到粉丝,说来也惭愧,入驻简书120多天了,也坚持日更120多天了,无一间断过,写下了130篇文章,共计13.9W字,按道理来说应该有不少的粉丝了,为什么还是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呢?在此之前,我都没有去想过,也没有功夫去想,我把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创作更好的作品上,去阅读更多的优质文章, 和几位熟悉的简友互动,仅限于此,我已经感觉到十分满足和开心了。

“可遇而不可求”是我对粉丝的定义,就像是遇到一个互相欣赏、互相喜欢的人一样,是比较困难的,即使你打着灯笼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即使找到了,可能也只是暂时性的欣赏,不得长久。我比较佛系,一切比较随缘,我没有刻意去找寻简友,都是在平时的阅览过程中,发现一篇比较吸引我的文章,我就会点ta的主页,然后如果此人比较“活跃”,经常性的更新,写的文章也比较“用心”,那么自然就是和我一类人了,因为我也是属于比较活跃,长期在线的那种,而且我也是用心去创作的那一类人。

一般我选择关注的人有两类:

一类是我先发现的你,然后我会关注你,认真阅读你写的文章,并留下我真诚的意见,你一次不回复我没有关系,第二次也没事,可能你比较忙,第三次如果你仍然没有回复我,我会果断取关。因为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人的尊敬和喜欢也是相互的,既然你不待见我,我也没有必要自讨没趣,悄悄的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类是你发现的我,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不管你是认真看了我的文还是粗略的看了一遍,我都权当认真仔细的看过了吧,然后我会对你的文章进行初步审核,必须符合我的首要条件那就是“用心”,不论好坏,只要你创造的是你自己的文字,记录的是最真实的情感,都值得被鼓励。

有时候,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候,你认真阅读他人的文章,写下了一条条精彩的评论,也不能收获他人对你也如此,但我总相信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你做的一切都不会是徒劳,你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简书中真的有好多优秀的人,很庆幸能和你们相识,希望我们可以成为长期的朋友,也希望我们都不要忘记来简书的初心,日更不是初心,坚持不是初心,坚持优质创作才是初心。

“翳忍”、“作家冷漠”、“凉生画扇”“卢玉珠”、“小清新向日葵”、“王小胖不爱吃”、“Yuy_H”、“亲亲宝贝么么哒”、“一杯冷一杯热”、“忧蓝蓝”、“在听yellow”、“菲菲大王嘟嘟嘟”、“紫夜星沙”,还有我的启蒙导师Sandra阿甘阿甘。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写作的目的应该是思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使用简书一年了,可真正了解简书只有半年多的时间。这个平台功能之强大,简友水平之高超过了我的想像!不设门槛,不交费用...
    耿平海阅读 10,974评论 97 220
  • 那天,我在深圳宝安的梧桐岛,沿着湖畔踽踽独行,往来徜徉间,眼前突现题图这样的一座茅庐下的烤炉,尽管我明白,那不过是...
    雁韧阅读 5,419评论 29 42
  • 10月份进入简书,走进了我的文字的新家。以前,对待文字,我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看年看月才揍几百个字,借以表达我对...
    尘弥行走的故事阅读 5,078评论 17 50
  • 今天我是来致谢的,带着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致谢的,对关注我、点赞我和所有默默来默默离开的简友致谢。 从三月份到现...
    芭蕉微故事阅读 3,808评论 3 4
  • 生命中往往存在太多遗憾,尤其是在少不更事的时候,一个未经深思熟虑的决定往往会决定人一生的走向,而当时所知有限,便很...
    张秉初阅读 1,5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