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半太阳一半月亮
前几天,一个来自江西抚州的陌生电话惊醒了正在午睡中的我,我睡眼惺忪地接起电话,听到声音属于一个小女孩,很熟悉的声音,似曾相识,但是我还是没有印象。
正当我我纳闷时,电话那头的小女孩问我是不是阳老师,我回答说是的,仿佛想起来了什么。接着她向我问好,介绍了她的的身份,我才恍然大悟,她原来是我们三下乡教过的那群孩子中的一员。然后她向我表达了她的请求,想要王老师的联系方式。我答应一会儿把发短信给她,她向我道谢然后挂断了电话。
现在是12月,三下乡是在今年7月初,隔了差不多四个月,当初教的小女孩还记得我们这些教过他们五天的志愿者老师们,这让我百感交集,更多的则是感动。
小女孩稚嫩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这熟悉的声音将我带回去了今年暑假三下乡的那段时光。
大学生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是各高校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年暑假的三下乡的那段时光中,我收获了许多,也锻炼了许多,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三下乡带给我的改变,它直击了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震撼了我的感知世界。我可以这么说,三下乡之后的我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觉悟,在广度和深度以都有一定的延伸和提高。
不太过叙述具体行程,我现在想谈谈今年暑假的这场三下乡带我的感动与震撼,感动和震撼过后,是深深的思考。
在今年暑假, 我很荣幸地成为我们学校三下乡的一员,前往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进行社会实践。
进村的时候,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绿色莲田接壤着,白的、粉的莲花从中伸出头了,摇曳着,散发着清香,一幅夏日乡村莲花美景图缓缓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我们对驿前镇的第一印象。
你很难想象这美丽的白莲之乡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世外桃源的风景的背后是贫困的残酷现实。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又因盛产白莲,而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广昌是一个贫困县,当地以种植白莲为主,许多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儿童在家。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十分突出。
针对当地情况,我们在驿前镇的三下乡活动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的主题展开。
对于当地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比如安全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诵读经典、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活动。
与当地的孩子们接触,你会发现他们都十分懂事。端正地坐在在我们布置的教室中认真听讲,看向我们的眼神中,满满的都是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哥哥大姐姐到来的欢喜、学习的快乐,把我们当做真正的老师一般尊敬与喜爱,对我们布置的小任务都认真完成。
而在课堂外,当地孩子们的空余时间都是帮助家里剥莲子、通莲芯,一些孩子从起床到晚上睡觉,除了吃饭都在剥莲子,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提前长大,提早学会懂事,特别让人心疼。他们满满的都是真诚与童真,你会不忍心拒绝他们什么,却想把最好的都送给他们。
这是一次真心换实意的相处,陪伴他们、关心他们,我们也收获了他们的爱护。在他们那里,我收获了许多感动。第一次教六七十个小朋友,没有与小朋友相处的经验的我,十分紧张,是他们小朋十分捧场,鼓励着我,让我鼓足勇气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有个年纪小的女孩子特别粘我,每当她抱着我的大腿依偎着我的时候,我的心都被酥软了。
还记得一个小朋友对我说:“姐姐,你毕业后可以来我们小学教书。”我想这大概是对我们到来最大的肯定了。我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他们的暑假生活带来快乐,哪怕是一丝一毫,也真心祝福这群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一路顺遂。
而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广昌县政府尽全力用各种方式帮贫困户脱贫。我们去的那个时候,脱贫工作正进行到重要阶段。我们团队也也去帮助当地政府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实地走访贫困户,深刻了解精准扶贫。我们的志愿者们分成小组去走访贫困村、非贫困村,询问贫困户对当地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的满意度调查。深入基层,对我们思想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冲击,斑驳的墙体、狭小的房屋、简陋的家当,被贫苦和病痛双重折磨,不敢生病,因为意外生的一场大病就会成为压垮一个家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家徒四壁的家负载累累,雪上加霜。
你永远想象不到在中国农村的哪一个角落,有谁正在艰难困苦的活着,他们无声无息,却始终在角落里做着自己最大的奋力挣扎—仅仅为了生存,仅仅为了活着。
他们是我们口中的弱势群体,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沉默着,离我们看似很远的距离,不说话不起眼,被我们忽视着。
突然想起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谈到: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事实上,他们离我们很近,就在中国最广袤的农村中,在偏僻闭塞的小镇,在深山老林中村落,抑或就是大城市边缘的村落。而他们不说话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或是交通的闭塞或是文化水平的受限,总之,他们现在急切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对待他们,我们该以关怀之心走进他们、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去倾听他们内心的需求,他们没说出的话,我们帮他们说出,关于他们的需求关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等。
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所了解到的也仅仅是冰山一角,也许语言不通,也许不愿多提及生活的困苦,但他们的眼神中所闪烁的的不会有虚假,贫困带来的始终只是物质上的贫乏,他们朴实善良真诚之心始终如一。面对我们的来访,他们没有抵触,只有欢迎甚至是感谢,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我们走访得出,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的确确在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各地的乡政府现在都在建立贫困户档案,完善信息并及时更新,争取覆盖所有贫困人员;乡政府包办的医疗保险、大病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针对每个家庭的状况也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比如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资金帮扶等。
但有些地方还仍需要改进,比如有位农村大妈就反映医疗报销会有拖延,医疗报销只能报大病;有位农户反映政府统一建的农棚距离农田比较远不方便农作。在扶贫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是没办法的,但是我们尽管尽力去做好就行,最怕的是无为。
带我们实地走访的是当地的村干部,他们带我们一家一家走访,每家的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有走访到一栋特别的房屋,那栋房子有三层,每一层有一户五保户,这是村干部特别安排的,五保户集中在一起,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村干部也经常会不定时去看看他们,在一个五保户老人的家里,我在茶几上看到了新的小型电视机,老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是带我们来的村干部过年时送的他,听到这话,我真的特别感动。
我在这里长大,村里的人都是邻居或沾点亲戚,村里的老人更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这么多年了,放不下他们呀,他们都是我的家人。
这是一位村干部说的原话,非常的朴素,却满满的都是对家乡、对乡里乡人的深情。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远亲近邻的情意,仍存在于中国的农村,几千年的乡土文化没有消逝。
我想向所有在第一线奋斗的基层村干部致敬,他们和群众打成了一片,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对贫困户更是连每家每户的风吹草动都都了如指掌,是真正代表政府送给群众温暖的人,他们在基层工作十分辛苦,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只为更好造福乡亲父老们。向他们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的社会越变越好。
回忆三下乡,仍是满满的感动与震撼。感动震撼过后,是深思。思考这个社会的现状,当前城市化进程是否太快,致使滞后的农村产生许多的社会问题;思考当前留守儿童的现况,如何去改善;思考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如何有效去解决……这些一个个的社会问题,都是你我需要去关注,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的。
我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中国农村的明天也会更好,中国社会的明天也会更好。一切的更好需要你们和我们一起努力。
简书大课堂 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 第 4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