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仪式感毁了你的计划

闲时无计划,忙时多费力。

有条不紊的计划,是做成一件事情的重要一环。

可是,计划的实施却并不会像计划进行的那么美满,有很大的概率,计划会在实施过程中流产。

其中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当你在实施计划时,可能会遇到某一项工作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或者某一项突发事件突然把计划打乱。于是,计划突然偏离了你自己的轨道,计划也就自然而然的流产了。

这,就是仪式感毁掉你计划的最经典的一种情景。

由于设定的计划中的某一环出现了割裂,导致整个工作戛然而止。本质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计划,当无法完成时,我们就把计划放弃了。

我们列计划本身就是为了仪式感,计划的完成过程也是一项很庄重且富有仪式感的事情。当我们的仪式感遭到了破坏时,我们的心理就不再允许自己接着进行工作了。我们会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这样由于仪式感而导致计划流产的情景还有很多衍生品,比如说“整点工作”,“模块工作”,例子就是说:当工作中有放松的时间时,会不由自主地去劝告自己“到整点再工作,到半点再工作,到整点再工作……”无限循环,导致休息的时间被拉长,或者在计划中把某几天设定为工作某个项目的模块,当某一天的模块出现问题时导致自己的工作周期被拉长。本来几个小时能做完,变成了几十个小时,本来几天能做完,变成了十几天,结果大同小异。

问题出在哪里?

没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问题就出在仪式感身上。仪式感本身并没有问题,可是如果偏激地使用仪式感,并且加到计划实施过程中,那么计划的结局可能就不会像想像中等我那样美好了。

因为列计划的目的不是计划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为了实践。仪式感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被它牵制,被它限制。仪式感是一种更好地实施计划的工具,而不是妨碍计划实施的障碍。

如何解决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划的方式。

我们不必纠结于计划的顺时性,而要更注重阶段性,把计划列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个。这样的工作效率也会更好。

更妙的是,当我们用这种思维去列计划时也无意中解决了仪式感带给我们的困扰。

我们可以把计划分成阶段去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整点工作”“模块工作”的问题了。

另外,仪式感带来的计划流产也和计划设定与工作能力的偏差有关。计划设定符合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或者低于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就可以把仪式感带来的消极影响尽量降低。

来自:SONY ILCE-7M3+24-105GF4泼辣有图第182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