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很多遗憾,我们总是在事件发生后,知道结果后,才对前事后悔。
有时候我们能立马幡然醒悟,得到补救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不能,不能觉醒,甚至越错越远。
但是当所有的事连成一条线,也不知过了多少个岁月。
你回头看时,那时候才追悔莫及。
这里面总有过意不去的人。
你想想,在你现在有限的岁月里,有没有想重新来过,想再次归零的。
2
“你说好人为什么不被善待呢。”郝舒雯对萧穗子说。
郝舒雯口中的好人是指的刘峰。
一个勤勤恳恳,年年标兵的先进党员。曾经多次走访党员大会,成为队伍中的楷模。
刘峰,来自严歌苓的小说,来自冯小刚导演的《芳华》。
严歌苓的《芳华》通过刘峰和何小萍的故事来讨论好人,讨论人性,讨论自我深层次的想法。
冯小刚的《芳华》通过以刘峰为主线,串联出当年文工团不同的青春年华。
3
电影可以分三部分。
一部分是1973年的刘峰下基层、中越战争开始之前。
记录了刘峰在文工团的辛辛付出,他的正义与善良。
同样这段时间也是何小萍的孤独、反叛与爱升起萌芽、根植于心的阶段。
何小萍因爱的反叛被下放到野战医院。
命运如一条细细的蚯蚓悄然跑到她面前,刹那的变换。
不懂她的,以为有着载歌载舞的大舞台,有着美男少女的文工团会是天上人间。
也以为有着刀枪弹药的荒凉野外,有着残缺血色的军阀战地会是无比凄惨。
他们想你在文工团可能是仙女女神,在野战地就是哀嚎的村妇。
可谁又知道他俩都是哀莫大于心死呢。
就去吧。
第二部分是直接改变他们俩命运的中越战争,是最能体现哀莫大过于心死的。
舍去生死的人,彻底发挥了他们的余热。
这一舍生忘死倒是把他们之前的污点全部洗脱干净。
刘峰右手弹穿血管动脉后,遇到送物资的车辆。
驾驶员让刘峰带路去最近的包扎所。到了之后嘀喃着说“送对了,也送错了。”
送错了是错过了包扎所,送对了,这本是向驻扎地送去的保命的装备,确实送对了物资。
刘峰这么做,是想抛弃那颗空的躯体。
索性没死,只是丢了那个污点手臂。
嗯,此时何小萍也一样,成了英雄。被党员传颂千里,被捧了起来。
幸福来了你就拍拍手。
何小萍的幸福来了,来的也突然。
前半生都在隐忍、受辱,有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精气神先没了,疯了。
是不是捉弄。俩人好似都忘了前半生的苦,那就重新来过吧。
第三部分是战争结束、文工团结束后,也是人生的后半部分。
转业后的他们面临成家立业,萧穗子、郝舒雯、林丁丁相继嫁了人。
刘峰几次辗转讨生活,到过深圳、海口、北京。
娶了妻生了子,妻跑了。
独臂的他在海口贩卖图书,萧穗子成了作家,郝舒雯过着舒服的生活。
不同的是,当年战友在相见,没了诋毁没了恶意。
看到的是点点滴滴的好,是丝丝入心的悔。
何小萍病好后和刘峰同去扫墓,何小萍一句抱抱我,是银幕的结束。
我想这一抱是最能抚慰掉那次触摸事件带给刘峰一生的疼痛的。
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吧。
4
从1973年到2015年。
严歌苓做了一个彻底的回顾,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
电影更多的还是想表达一种文工团的缅怀。一种青春所做的一种回顾。
如同电影海报是鲜绿色的,是美好的。
虽然也有悲剧的一部分,但那些只是整部剧作中的一小部分,非常小的一部分。
事实上原著里小穗子、郝舒雯、林丁丁在接下来的婚姻中都经历了离异。
还详细描述了丁丁经历二次婚姻后,性格也从娇小到汉子一样的爽朗的变化。不惑之年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有些东西是人一生的课题,或半辈子的课题。
哪有完完全全正确的路,哪有完美的人生。
纵观整部电影,好人刘峰、何小萍一生的经历来说。
郝舒雯道出了我一直想问的问题:“好人为什么过的这么悲惨,过的这么凄苦。”
这算不算对青春的扪心自们。
现在终于懂得了当时的所作所为。这算不算一种遗憾,一种悔过的知错。
严歌苓原著中说:
“我们的丑恶一旦发生在刘峰身上,啊,他居然也包含着我们的不堪。
标兵模范都挡不住他本性中那个触摸,他也是我们!他是个伪装了的我们!
好了,我们所有的自我嫌恶不必再忍受了,刘峰就是我们想臭骂抽打的自我。
我们无法打自己,但我们可以打他,打得再痛也没关系。
我们曾经一次次放过自己,饶了自己。
现在不必了,所有自我饶恕累计、提炼、凝聚。
对着刘峰,一个个拿着批判稿站立起来,那个坐在马扎上流泪流汗的矮个军人多么丑陋?
我们舍不得惩罚自己,现在通过严惩刘峰,跟自己摆平。
人类就是这样平等的,人就是这样找到平衡的。”
我好像在他们鞭策刘峰时听见人们一阵唏嘘,各种刁钻。
“哟,你也不过如此嘛,平时装的人模狗样的,亏了我们还把你当好楷模。”
原本低微的你,一下踩着别人高大起来。
你多无耻。
悔意,来自觉醒。
当有人问我,
你有没有很想和谁,再重新认识一次?
我想回答 刘 峰、何 小 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