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做题家比小镇做题家更胜一筹吗?

有人说小镇做题家是因为客观的环境所迫,而城市做题家的诞生,只能归咎于家长的短视。

果真如此?

这说得好像大城市普通家庭比小镇父母多一点选择似的。他们多的不过是家门口更加卖力吆喝的培训机构、校长班主任更加变本加厉追求成绩的急迫感而已。

城市规模,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行,显然大城市更胜一筹。所以城市做题家们要比小镇做题家多培养很多兴趣。小镇做题家,也未必就能有更快乐的童年,因为此时看着动画片的单调舒适,假以时日,总要被更加逼仄的“高考高边人生”所替代。城市做题家,只不过更早地被使命赶着跑。

这样的困境,不管用“剧场效应”、”内卷化“、还是接地气的”做题家“来自嘲,都露出我们对于“匮乏”这字眼疲惫而无奈的笑。

价值观单一、优质资源的匮乏,同时还要接受很多垃圾信息的精准营销。

作为一个妈妈,我从备孕就开始关注各种亲子育儿的信息,那时我还时常担心不知道自己从哪里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而苦恼。回头再看,当初那些传播吃喝拉撒睡的公众号现在都无一不在为英语分级读物、拼音、思维、识字APP做广告,甚至细分到幼小衔接的一个暑假如何安排每一天的学习日程…… 那些大V一边揶揄学区房的价格高昂另一边吆喝着卖了店里的东西赶紧上车买个学区房……

无处不在的焦虑,放大、再放大,然后兜售。最要命的是,我们一边被消费还一边自嗨。

没人不焦虑,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多美好的字眼,可是大部分时候,孩子飞得很累,因为背负太重。没有半路夭折,就是人生中的大幸。

但很多家庭,没有那么多选择。大部份人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人浪推着走的,每个孩子的处境,都是整个家庭能作出的最好安排。但凡有点进取心,总会被裹挟前行。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会随时打脸。

普通家庭,总是花费了珍贵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即便花费如此昂贵,却并没有做成一件奢侈的事。做题家们要超越父辈放养时代考取的985、211,比彼时更加艰难。

教育、知识、阅历……多么美好的字眼,多少人enjoy?或者做题家长大成人才获得机会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然后将遗憾化作美好的愿望付诸下一代,寄以“跨越阶层”的美誉,代代相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