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的关键词都是特指的

    现代人品读古代经典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主要是对古代经典里面所说核心内容的理解有些偏差,其中包括对朱熹理学“理”的概念、王阳明心学“心”的概念等等。尤其是对孔子的论述、老子的《道德经》、《易经》等更古远学说的一些关键词的理解更是如此。

    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最关键的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内涵和外延不对等。

    古代经典作品的关键词都是有特定含义和外延的。人们在品读古汉语经典论述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的拿现代泛概念去对号入座。

      比如说,对《道德经》“道”的概念理解,人们常常会用现代汉语“道路”、“道理”、“道德”去解读,与古人的特定指代相差很远。不打破这个认知习惯,很难走出自己预设的思维定势,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纠正的办法就是要抛弃先入为主的习惯,以一张白纸的心态,用原著的概念、思路,研读原著,身临其境,体会其意。真正融会贯通以后,就会发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