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天使!
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暴风骤雨。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问问:“我给到孩子需要的爱了吗?”
“我伤到孩子有多深?”
是的,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是很多爱孩子的父母却是给孩子带来伤害最大的人。
正面教育中有一句话值得所有的家长细细品尝:“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
当孩子的安全感和确认自身重要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她就会感到沮丧,就会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
这四种偏差行为是
——引起注意
——权利斗争
——报复心理
——自我放逐
这些行为的潜在目的都是为了得到重视和得到认可。
其中,表现为报复心理的行为就是你让我干,我偏不干;你不给我玩,我偏玩。
甚至当孩子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抗衡的情况下,就会做出自残行为。
所以,当家子有不端行为出现时,家长应该深入感应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情绪,反思自己在哪里做错了。
家长犯的错往往不自知,也许就是那一点点儿的不温和的语调无意中伤孩子很深,日积月累,深入潜意识,形成一种妨碍亲子关系的不舒服的感觉。
日常的沟通中,首要是感受对方语言的情绪后背后的想法,并不是语言文字本生。认同对方的情绪,才能有效地沟通。
我曾经犯过的最愚蠢的错误,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在意孩子的情绪,一直以成人的思维认为“即使不是你喜欢的事情,但因为是正确的事情,你也应该去认真做。” 现在想来曾经的我是多么可笑和幼稚!
我还记得有一次督促读小学的儿子写作业,可是儿子的字越来越丑(因为我一直采取错误的批评式教育),而且有一张纸的字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加注音标,我要求他重写,可是他不愿意说老师不会在意的。母子俩开启了争辩模式,当时的我真是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气的把他那张作业纸撕掉了,可他坚持不补写。
过两天,我发现我的一本专业书被偷偷的撕掉中间的几页纸,可以想象,儿子当时愤怒情绪,可我完全是个傻瓜式的的妈妈没有关注到这一点。在此后的几年,我虽然尽量多地陪伴他,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总体上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尊”感,以至于到初三、高一阶段爆发更激烈的冲突,导致孩子出现了“自我放逐”的行为。
人的行为改变总是落后于认知的改变。感谢天、地、人,通过不断的两年的学习我终于从行为上有所改变了!
花开会有时,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