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绛反对用兵呢?因为一是朝廷财政紧张,打仗是项很烧钱的运动,胜固然可喜,败则祸大,败了又得加重赋税,以维持朝廷运转,兼防凶灾。二是魏博周边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同枝连叶,怕朝廷平定魏博后,次取自己。三是因为朝廷所能号令的地方军队不多。攻打魏搏,与之同枝连叶的节度使,来助魏博,其势强大,朝廷不能取胜,反挫动锐气。四是其他节度使,即使出兵也有不一定尽心,且有坐观成败,而定去就之虞(即各自为政,与服朝廷统属之间徘徊。)那为什么会造成这局面呢?因为节度史们很多,都只称臣不输贡赋。所以财政紧张。二是节度使的任免,与军士喜恶相关,喜则拥立,恶则逐杀,朝廷却放任姑息,久而久之地方军队,渐渐地就脱离了朝廷掌控。这就不难理解第一问的二三四条了。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安史之乱后,朝廷急于平叛,抚用反侧军士,不至于危急朝臣,而作的无奈之举。不料几任皇帝因循守旧,渐成积弊,至于今朝。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改革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它需要莫大的勇气与魄力,还要有改革带来所带阵痛的善后手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朝廷之人,大都安于故习,溺于享受,反正他们不缺衣食,也就无所谓改革不改革了。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大都是畏危惧难自私的。李绛也深知改革之难在军,改革之险在朝。他并不是畏危惧难的人,而是有其他更优解。
读史札记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