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初级分享2 如何把握一个规律快速管理知识

时间:20160801

地点:微信群

分享人:永澄

主题:把握一个规律,快速成为知识管理达人

目的:用抓手思维,把握一个知识管理规律

目标:理解这个规律原理,并告知使用方法

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

第一部分  规律原理

1.永澄的成长

2010-2013 关注兴趣-关注方法-关注工具

2013-2014  关注体系-关注展示

个人笔记目录:

0.总纲

1.自我认识

2.目标管理

3.知识体系

3.项目化成长

4.经验库

5.工作归档系统

6.人脉库

7.备忘信息

8.幸福进化俱乐部

2015-至今  关注价值

如海比特,掌控每一天,向组织揩油

2.关注价值

价值:我的价值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富人思维)

而考虑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个要收集,那个也要收集,是穷人思维。

提问1. 当下我的知识管理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痛点)

答:现在还在整理收集阶段,比如画画,比如思维导图,比如育儿,比如法语学习,比如家庭,我的问题是收集后利用不起来。

提问2:(5Why第一级,下面几级不知道该怎么问了)

(1)你为什么要学画画?

我喜欢画画,看到自己画出可爱漂亮的图案,觉得很开心,而且自己很专注地做完一件事情很有成就感。还想自己可以画出自己的日记,让自己的日记丰富多彩。

你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

好奇,想用它来做各种笔记。现在是想用它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

你为什么要学习育儿知识?

因为想让自己孕育更健康的宝宝。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宝宝。

你为什么要学习法语?

有一门工作技能,融入当地生活,为以后和孩子的交流做好准备。

你为什么要收集家庭知识?

更好的经营这个家,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进步。走得更长远。

其他痛点:收集了没时间看,不知如何分类,如何高效学习,如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源,如何快速保存,标签怎么用,按文件夹划分还是按项目划分。

隐藏的痛点:低效的折腾。如工具改来改去,目录换来换去。

而如何找到价值,可以用PKS 问题解决模型,拓展阅读:《我有病,你有药,我要吃吗,你该给吗》 

PKS模型,也叫作问题解决三步走模型,具体内容为:

Problem,问题。第一步,必须澄清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Key,关键本质。第二步,必须探索待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或者根本原因是什么。

Solution,方案。第三步,必须给出明确的问题解决方案(思路、做法、风险保障等)。


3.规律原理:道术器是关键。

正心取势,明道优术利器。

道:渠道(目的)

术:收集-存储-消化-积累-应用-创新-分享(知识管理宝石模型)

器:形成工作流,知识体系,经验,技能库,人脉

最后就是个人核心竞争优势,也就是个人价值。

这也是相对应的知识管理的三阶段:

1.关注信息源(以输入为导向)

2.关注架构(以体系为导向)

3.关注价值(以输出为导向)

帮助他人实现成功是个人价值输出的最佳途径。其他有分享,写作等

第二部分    如何快速成为知识管理达人

1. 先快后慢,先慢后快

螃蟹和小汽车的故事。

想好这次成长(学习)的目的,意义,目标是什么,然后慢慢来,持续做。现在是互联网暴力学习时代,讲的东西非常细,不用思考,造成自己学到的都是太零碎的东西。

2.方法

英伦小兔子的例子。

明确知识管理的本质:以价值积累和应用为导向的知识管理

标准设定:拓展阅读:《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

作品声音:四个层次:想清楚、做到底、有成果、出作品(自己还停留在第二个阶段)(获得成果的方法也是知识)

3. 问题答疑

1.读书方法:任何一个知识,先弄清楚解决的什么问题,用的什么核心话语体系。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产生的经验如何高效复用的问题。

2.收藏夹:可以分为“关注的”和“经常要用的”,每一类不要超过3个分类。

3.碰到问题,要问下你是谁?使命是什么?形成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想要什么成果?方式是什么?形成若干知识体系后,如何打通各个体系?

第三部分  感悟

坐在这儿5个小时,读了2篇文章,看了1份笔记,写了1篇文章。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在这儿5小时,就做了这么点事情?自己学到了什么呢?学习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是不是第一次用番茄钟影响了自己?现在感觉一头雾水,啥都说不出来,先去吃个饭吧!

这是写了15分钟的评论:

summerlight

看完了,好多思绪不知道说什么了。前两天还在想,所谓“高标准”是什么呢?我抄了好多遍类似“收集-存储-管理-消化-积累-应用-创新-分享”知识管理的阶段,不过今天才知道这就是我想知道的“标准”,才知道各个标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海比特我就写了3天,就停下来了,后来也试着用魔法书定另一个计划,可写了就完了。印象笔记我听了,加了群,也就喊了两声有没有小伙伴一起组队没人回应就算了,彩懿布置的作业只在群里发了2天的,其他的都是想起来了自己找出来作业练下把成果写在简书里,因为觉得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一个月每个活动都参加了,可是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就3个。这一说自己犯了好多错误,没有关键目标,认为自己不停地学习就会成长,参加了却没有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以后要审视下自己目前的学习和行动,学会如何问目的,目标,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找到方案。要坚持用高标准,做到消化,积累,应用,甚至创新和分享。

记录下来的问题有:

1.如何将宽泛的问题具体化、清晰化?必须动用自己的思维能力,那么跳出小我后的这个思维能力是什么呢?

2. 如何发问“关键本质”是经过训练的结果,如何训练?

3.PORT是简单任务分解模型吗?分别代表什么呢?自己没在博客里找到,下面是猜的:Problem问题,Object 目的,Reality 现状,T不知道是什么了。

4.状态的问题一般会是什么问题?是情绪吗?

5.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会把认为好的一股脑收集在印象笔记里,有一些是知识,有一些是方法,有一些是行动建议,该如何应用才能效用最大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