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刻意练习这本书,浑身轻松,可以为分享做输出了。
今天我想借用上周六同样分享过此书新得的杨博士的第三部分五步读书法来进行重点分享。因为我在听这部分时后三个部步骤我等于是RIA拆书法的变式运用。
I部分
WHY 读书要有方法?正如前几天在成甲分享的读书日读书的话题里他谈到的低水平的勤奋一样,100天读了33本书并不能产生质的提升。
用好五步读书法的好处是保证量更能保证质,最终实现输出。也就是最终实现高效阅读。
不这么做的坏处,可能会进入读书的怪圈,成为书呆子,无法链接知识与实践,最终知识就不能变成力量。
HOW
第一步,整体快速阅读,不做笔记,尽量用大脑来吸取信息。把握整本书的整体框架和理念。
第二步,关上书尽量多的回忆。可以写下来,对重点把握观点四分之一,案例四分之三的结构模式。
第三步,论文式阅读。对于原文观点,保留,不修改地引用。这点很像RIA拆书法的R这一步。把书的系统结构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输出,尽量多的突出重点,体现细节。
第四步,分享式阅读。脱离原书,不迷信原书,用研究的心态研究原书,并可以跳出原书做分享。这点像RIA拆书法的I。
第五步,应用。读了书最终要走向运用才能学以致用。比如老师当时举了个学政治学的例子,当没想好的时候,不能用陈述句,要用疑问句。这是一种转换信息的用法。
WHAT
这是一个读一本书的五个步骤,或者五种境界。如果在一本书要完整用上这五步,它的适用边界应该是提升认知类书籍,也就是古典老师提到的致用类书籍,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如如何阅读一本书,刻意练习等。
A1
在过去读书时,我基本上没有对一本书突破这五个步骤。要不就是快速阅读,没有做笔记,读了一个月左右也就忘了,再谈也很难想起更多内容和细节。对于教学类书籍,又处于拘泥于一个框和单元,无法从专题角度打破来练习原创应用。想想那些专家,恰恰就是能做到这一点的。
A2
最近由于倒逼要去做五月中旬的线下分享,我对于刻意练习这本书巧合性地用了以上五点方法。
第一步,去年就在有书一周早晚服听完刻意练习这本书,然后买来书做精读。
第二步,现在这步欠缺,今天精读完应该关书会议来第一遍回忆,再针对性走向第三步。
第三步,用脑图输出本书提纲和重点。鉴于在书上精读的提纲笔记,这步应该比以前会更快更有效。五一节期间完成第一稿。
第四步,在脑图基础上跳出原书,进行结构整合,进行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挑选。梳理出核心观点,并寻找典型论据。
第五步,应用这一步,在分享是一定要用自身经历图文动态与第四步的核心观点和论据有效结合,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度。还可以例举具体情境来分析不同的应用。在分享时还可以考虑加上适合的互动提高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