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鱼明镜:克己奉公的长明灯

  春秋乱世,鲁国朝堂之上,名相公孙仪为政清正、秉公执法,声名远播。府邸(fǔ dǐ)内庭常弥漫着浓郁的鱼鲜香气,宾客皆知公孙仪平生嗜鱼如命。

  一日,某地方官员携满篓上品活鲤求见,躬身谄笑道:“素闻大人精于食道,此为卑职家乡渔获之最,特献予大人佐酒。”

  公孙仪的目光未曾落于鱼篓,只平静道:“君非垂钓之人,今日何以得此鲜物?若为地方上献,自有法定之制;若是私相授受,恐非君子之道。请携回罢!”官员神色窘迫:“微末薄礼,仅表属下崇敬之心……”

  公孙仪敛容而叹:“君差矣!吾今日若领受,明日君所求若有不合律法之事,我将何言以拒?受君之馈,终将徇情枉法,长此以往,必将触刑律、失相位。届时,即便有鱼相赠,又岂能复食?此非智者之为也。”

  官员最后汗颜拜谢,携鱼而退。此“嗜鱼却拒鱼”之诫,遂成为千古廉吏自勉的明镜。

  在权力巅峰处,公孙仪推开那扇“人情之篓”,为自己也为律法,筑起了一道名为“克己奉公”的铁壁铜墙。

  “克己”与“奉公”,实为同体双生的两翼。“克己”需痛削私欲,如“悬鱼太守”羊续,将郡民所献生鱼高悬于庭梁,以示永不纳私——此非仅是对物质的拒绝,更是斩断心中徇私念头的无形刀刃;“奉公”则需肩扛道义,如海瑞抬棺直谏,以渺渺之躯挑战皇权威严。

  真正的公仆之心,正是在推却私赠的一瞬,在直面强权的刹那,完成了灵魂的锻铸。

  当今纷繁之世,“克己”尤为珍贵。名利如无形巨网,稍一松懈即深陷沉沦。但克己者,并非要做枯木寒石,而是在心中升起一柄戒尺,让欲望驯服于原则。

  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云:“畏侵其心者,即德主也。”这份对内心的敬畏与掌控,方为自由根本。

  克己之力,常爆发于细微之间。一次婉拒的饭局,一个推辞的红包,一句直言的“不可为”——正是这些平凡瞬间的坚守,如同滴水击穿权力坚石,汇聚成浩荡正气江河。

  当每个灵魂在个人领地构筑“克己”堡垒,“奉公”的星河便自然闪耀于人间苍穹。

  公孙仪昔日推却的鲜鱼,已化作穿透千年烟尘的朗朗星灯,以其亘古光芒提示我们:克己非苦修,它是真正自由的锁钥;奉公岂沉重?它不过是良知与担当在时间碑石上发出的铮铮回响。

  “悬鱼拒贿”的典故亦属经典。东汉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有下属献生鱼,羊续将鱼悬于庭梁。再有人送礼,他便指悬鱼警示,终使无人敢复行贿。“羊续悬鱼”遂成廉洁象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
    汉唐雄风阅读 8,162评论 0 7
  •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
    汉唐雄风阅读 6,177评论 0 3
  • 《明心宝鉴》,作为儿童学习教材使用的教养书。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全书由20篇、六七百段文字...
    汉唐雄风阅读 12,107评论 0 3
  • 目录: 一、陈蕃 二、徐孺子、黄宪 三、郭泰 四、李膺 五、荀爽、钟皓、陈寔 一、陈蕃 卷六十六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梦落c阅读 9,453评论 0 1
  • 梅花树下香如故 赌书消得泼茶香 那之语一时兴起竟吟起了诗。那眉雪自是不理他罢,回了暮山...
    樱落时节阅读 2,635评论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