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怎么获取写作的灵感,因此便有了这些话。
我有话说——然后就有了一篇文章。
有突发灵感的可能,但更多的是从内而外自然的流露。关键不在灵感,而是在于“有话说”。
总想那脑海里灵光一现,突然就有了美词妙句和锦绣文章。这或许会有,但太不靠谱了。
与其说写作需要灵感,不如说有喷薄的感情,有真挚的话语积淀在胸口,我们要借写作把它们表述出来,传递给我们想要交流的读者。
有太多的人相信灵感,崇尚天赋。杜甫说了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后世许多人便借此鼓吹好文章全凭灵机,反而忽略了后天的努力积累。这是错误的。鲁迅对此有批判,他认为“文章得失不由天。”
灵光一闪那是偶然,可遇不可求。真正的好文章来源于广博精深的知识,曲折丰富的人生阅历;来源于知识、阅历沉淀之后的深思和感悟。
灵感往往与天赋、天才等字眼挂钩。如果写作全凭灵感,还要大家干什么?不是说普通人就不能有灵感,但相对于天才普通人去哪里争夺“写作”这口饭吃呢?
如果说写作全凭天赋,这对于古今中外的写作名家是多么的不公。对于这样的说法,多数作家会愤愤不平。那些写有所成的作家,绝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源自上天所赐,那是对他们的辛勤付出的蔑视啊。他们更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不懈的努力付出。另外或许还有一些幸运成分。
大部分作家都只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写作(当然存在跨领域、甚至跨多个领域的牛人)。因为好的文章,更多是作者把自己在擅长的领域所积攒出好的经验,借用“写作”传递给读者。若是在不擅长的领域,甚至陌生的领域,如何会有鲜活的好经验去分享给读者?
要写出好的文章,永远不要祈求灵感的光临。
然而当你不再执着于灵感,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积累上的时候,你会发现灵感又会常常光顾。为什么?因为灵感从不凭空产生,灵感的源泉就是我们的不断积累。当你完全致力于自己的努力之中,集中精力去学习、工作、研究、观察、思考的时候,灵感反而不断闪现。
凭空等待灵感,是守株待兔,徒惹人笑。只有厚积薄发,灵感之泉才会汩汩不绝。
不仅天才,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想象力、创造力。我们都可以天马行空的畅想,都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都可以有梦,都可以有自己想象的空间。由此而产生的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就是那些所谓的灵感。它绝不会是无源之水。
”文章本天成“的”天成“,我更觉得是对美好文章的最好的赞美,而不是说好文章真的来自于”天“。所谓”妙手偶得之“的”偶得“,也不是侥幸或者邀天之赐,那不是真的”偶得“,而是努力之后的必然。
缺少写作的灵感,就更得努力的去积累。它不是掉下来的馅饼,而是辛勤汗水里闪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