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里的老家(一)

我在12岁的时候,就一家都搬到城里了,老家剩下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

在全国人民都想着外出挣钱的时候,他却选择逆流而上,就扎根在村里,哪也不去。于是,他包了两百多亩地,种辣椒,种西瓜,种烟稞种萝卜,什么农作物,只要能种,就都种过。

这期间,有赔有挣,但是辛苦,却是实打实的。北方,永远缺水,每年都要费大功夫浇地。浇地,是个体力活,但是家里年轻力盛的小伙不好找,都是一些五十岁以上的大老爷们,年纪大了,出去干活没人要,只能留在家。但是浇水真的太累了,大夏天,日头毒,拿着水管,往地里一站,就要好几个小时。每次浇地,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说不清哪些是汗浸透的,还是水浸透的。只知道,一天下来,皮肤就被晒得通红,接而发黑。

浇水这活,不好找人,即便一人一天50,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干。要知道,50块钱,在我们老家的农活市场上,是最高的了。

所以,每逢浇水,就是我爷爷打头阵。

我爷爷年轻时候,是一个很强壮的男人,一张圆脸,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管走到哪,都要被夸精神小伙!(褒义)后来,饱受生活摧残,慢慢的,直挺的腰也有些弯,头发早早的掉完了。从中年时候开始,他就总是带着个老头帽,晚上摘掉帽子,光溜溜的头顶反着光,刚开的看着他还有些不习惯。

我爷爷是个很能吃苦的人,烧砖,垒墙,种田,做饭,没有一件不会做,而且他做活,要做就做最好的,一辈子干活没糊弄过。帮我叔叔种地,特别是每年的浇水,就我爷爷一个人,在一个星期里,能浇一百亩田!早上天还没亮,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就早早下地浇水,拔草,上肥,别的工人干到10点,就要回家了,我爷爷每天都能干到11点半,实在是晒的狠了,才作罢,才想到回家。也就因为我爷爷在,我叔叔才有底气包这么多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拜读了蒋老师的日更新文章《老屋变成水稻田》,随后就想自己也写一篇关于老家的文章。 可是,我的老家是什么样的呢...
    笔溪女阅读 3,709评论 5 19
  • 一开始,我以为村庄附近有三座山,明月山、频山、金栗山,后来才知道,整个县城北部山系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一座山,频山又...
    蔡立鹏阅读 2,206评论 0 2
  • 前几天表弟从江苏老家送孩子去大庆上学,大姐得知,热情的邀请表弟来我们这里做客。姐姐通知我们兄弟姐们后,我们都很激动...
    情淡如菊阅读 2,593评论 6 5
  • 以记忆里的歌为线,写记忆里的故事。我把我记忆里的事讲给你听。 如果这一段应该有音乐背景的话,我想应该是秦腔,对,那...
    春花红阅读 1,917评论 0 0
  • 夜莺2517阅读 127,806评论 1 9